哺乳動物的腎上腺產生的激素。腎上腺附於腎臟上端,由髓質和皮質組成,髓質產生和貯藏腎上腺素,皮質則合成大量甾體激素。約有30種腎上腺皮質激素已被分離和鑒定,其中約10種有生物活性。缺乏這些激素可引起無力、糖和蛋白質代謝失常以及電解質平衡失調等,最後導致死亡。

  分類 根據對人類生理功能的影響,可分為糖皮質激素和鹽皮質激素兩類。例如,可的松和可的唑是糖皮質激素;醛固酮是鹽皮質激素。鹽皮皮質激素對水和礦物質代謝有強大的調節作用,主要的功能是鈉保留及鉀排出。有些皮質激素能引起鈉和水在體內滯留,造成浮腫。

  結構 所有腎上腺皮質激素都有相同的骨架,隻是C3C11C17C18C20C21的氧化程度不同。有活性的皮質激素都具有4-烯酮的結構,例如:

  

  

  

還有一些無生物活性的皮質激素,例如:

從以上結構看出,4-烯酮基和20,21α-酮醇基是生物活性所必需的取代基。

  合成 皮質激素可由微生物加入羥基的方法制備,黴菌例如黑根黴,可在黃體酮的C11上加入α-羥基。11α-羥基黃體酮是合成皮質激素的關鍵中間體,用它可合成一系列皮質激素。

  也可用微生物在16α,17α-環氧黃體酮的C11上加入α-羥基,再用氧化鈣-碘-乙酸鉀在C21上加入-OAc,得可的松乙酸酯,這種方法比用11α-羥基黃體酮的中間體要簡單。有些微生物,例如佈氏小克銀漢黴或Cuveralia lunata能在黃體酮或黃體酮類化合物的C11上加入β-OH,這樣可以直接得到11β-羥基化合物,如可的唑。C11上的β-羥基,可使皮質激素更有效。

  改變皮質激素的結構,例如C1,2引進雙鍵,C6C9C16上加入甲基或氟或羥基,均可使其作用加強。例如,在可的松和氫化可的松(可的唑)的C1,2引進雙鍵,分別成為強的松和強的松龍,其糖代謝和抗炎作用增強數倍,而水鹽代謝作用則減弱。在強的松龍的C6上加入甲基形成6α-甲基強的松龍,其抗炎作用又有增強。在 C9上引入氟並在C16上加入羥基得去炎松,其糖代謝作用(抗炎作用)又有提高,而水鹽代謝作用很弱。如果在 C16α位或C16β位上加入甲基,則分別得地塞米松或倍他米松,它們的糖代謝作用(抗炎作用)大大增強而水鹽代謝作用幾乎消失。有的含氟的皮質激素在增強抗炎作用的同時,也明顯增加水鹽代謝作用,如膚輕松,它的抗炎作用和水鹽代謝作用都很強,主要用於皮膚的局部抗炎。

 

  

  

參考書目

 L.F.Fieser and M.Fieser,Steroids,Reinhold Pub.Corp.,New York,London,1959.

 黃鳴龍、周維善:甾體結構改變,《藥學學報》,第9期,pp.619~638,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