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亨廷頓

  美國地理學傢。1876年9月16日生於伊利諾州蓋爾斯伯格,1947年10月17日卒於康涅狄格州紐黑文市。1897年畢業於威斯康辛州貝勞特學院。1897~1901年在土耳其各地旅行,考察瞭幼發拉底河上遊狹谷地區。19901年入哈佛大學學習,受業於W.M.戴維斯。1903~1904年考察中亞,1905~1906年到印度北部、中國塔裡木盆地和羅佈泊、俄國西伯利亞旅行考察。1909年獲耶魯大學博士學位,1910~1915年任耶魯大學副教授,以後在該校從事研究工作,至1945年退休。曾任美國生態學會會長(1919)、美國地理學會會長(1923)和美國優生學會會長(1934~1938)。

  亨廷頓是環境決定論的主要代表,一生研究氣候與文明的關系。他把氣候視為社會發展、國傢強弱、種族優劣、經濟盛衰的決定因素,認為熱帶氣候單調,居民生活將永遠陷於相對貧困,人類文明隻能在具有刺激性氣候的地區才會有所發展,美、英、德、日等國位於氣旋活躍、富於刺激性的地區,因而是人類文明最高的地區。在晚年又提出食物和氣候在人類活動上同樣重要。代表作有《亞洲的脈搏》(1907)、《文明與氣候》(1915)和《人文地理學原理》(1920,與S.W.庫欣合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