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較低、侵蝕能力較強的河流奪取位置較高河流上遊段的現象。

  形成機制 自然界中,相鄰幾個河系在內外因素的影響下,總有一個河系發展成為主河系。其侵蝕活躍,下切較深,為其支流提供瞭較低的河流基準面。這些支流的溯源侵蝕和側向侵蝕較為強烈,往往切穿分水嶺,奪取分水嶺另一側位置較高河流的河源段。由於分水嶺被破壞或遷移造成的河流襲奪,稱為主動河流襲奪;由新構造運動等非河流因素引起的河流襲襲奪,稱為被動河流襲奪。

  襲奪方式 有以下幾種:①並吞襲奪,指兩條順向河溝或河谷之間的襲奪,多發生在侵蝕輪回的早期。隨著溝谷的並吞,許多小溝道合並成少數河道,河網密度變稀,幹流壯大。②溯源侵蝕引起的河流襲奪,常見於兩條流向相背或相互垂直的河流之間,發生的原因有兩個:一條河流的河谷巖層較另一條容易侵蝕下切;一條河流的坡降較另一條為大。③側向侵蝕引起的河流襲奪,常見於蝕積平衡的河流,河道以側蝕作用為主的地方。④地下襲奪,常見於高出河流基準面的石灰巖或其他可溶巖分佈地區,表現為位置較高的河流通過地下通道流入位置較低的河流。(見河流作用)

  地貌特征 河流襲奪後,奪水的河流為襲奪河,被奪水的河流為被奪河。被奪河的上遊因改道流入襲奪河,稱改向河;被奪河的下遊因上遊被截,稱斷頭河。在發生河流襲奪的地方,河道經常突然的拐彎,稱為襲奪彎。襲奪河的河床位置較被奪河為低,襲奪後在襲奪彎附近的流水有明顯的落差,此段流水稱為跌水(見彩圖)。

金沙江虎跳峽虎跳石跌水(中國)

跌水隨時間推移會不斷向被奪河後退,並下切河床形成 河流階地或谷中谷地形。斷頭河與襲奪彎之間,原為被奪河的河谷,襲奪後成為新的分水嶺,但仍保留著谷地形態,稱為風口(見圖)。

河流襲奪後的地貌特征

在風口內可找到過去河谷的沖積物,甚至有老階地分佈。斷頭河由於源頭被截,水量減少,流速變緩,搬運能力降低,泥沙大量堆積,堵塞水流,往往形成一些小的沼澤或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