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力作用下,集中於地表線形凹槽內的經常性或週期性天然水道的通稱。在中國有江、河、川、溪、澗、藏佈、郭勒等不同的稱呼。

  河水來源,一般可分為雨水補給、冰雪融水補給以及地下水補給等。除個別間歇性小河外,大河往往同時得到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補給。河流水情的變化受氣候因素和下墊面諸因素的控制。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其水量與該河流所處地帶的降水量的變化相一致;以冰雪融水為主的河流,則與該河流所處地帶氣溫的消長有關。在特殊自然環境下,,河流有其獨特的性質。例如,遠離海洋的內陸地區,降水量少,河流水量小且河流短小,下遊消失在沙漠之中或匯入內陸湖泊,形成無出海口的內陸河流。在喀斯特發育地區,河流受喀斯特地貌的控制,地表水有的可通過溶洞、裂隙、漏鬥轉入地下,形成暗河(伏流、陰河等)。

  每一條河流都有它的河源和河口。河源是河流的發源地。河源以上可能是冰川、湖泊、沼澤或泉眼。河口是指河流與海洋、湖泊、沼澤或另一條河流的交匯處,可分為入海河口、入湖河口、支流河口等。在河源與河口之間是河流的幹流,一般可劃分為上、中、下遊三段。各段在水情和河谷地貌上各有特色。

  流水是一種剝蝕的營力,它控制著大陸的塑造過程。河流的侵蝕、搬運和堆積這3種地質作用,使地表形成各種次生地形。在地球表面的總水量中,河流中的水量所占比重很小,但周轉速度較快,在水分循環中是重要的輸送環節,也是自然環境中各種物質相互轉換的動力之一。河流與人類歷史的發展息息相關。古代文明的發源地都與河流聯系在一起。至今一些大河的沖積平原和三角洲地區仍然是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達地區。河流是地球表面淡水資源更替較快的蓄水體,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淡水體。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物質文化生活的提高,人類社會對淡水資源的需求將急劇增加,因此合理開發、利用、治理、保護河流,是全人類都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