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間由於品質而引起的相互吸引力的基本規律。I.牛頓根據開普勒定律和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定律(見重力加速度),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的引力,稱為萬有引力。1687年牛頓發表瞭萬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兩個質點都以一定的力互相吸引著,這個力同兩個質點的品質乘積成正比,同它們之間的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如果用m1m2表示這兩個質點的質量,r表示它們之間的距離,則它們之間的吸引力

式中G是比例系數,稱引力常數。如用矢量形式表示,則

式中r0是質量為m1的質點指向質量為m2的質點的單位矢量,此力是作用在質量為m2質點上的;負號表示力的方向與r0相反,即是吸引力(圖1)。

  在18~19世紀,許多物理學傢都有一種不正確的見解,認為萬有引力同以庫侖定律所給出的電力(它們都同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一樣,是某種超距作用。而近代物理學則認為任何物體都在周圍空間形成引力場,這種引力場同電磁場一樣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物質。物體同它周圍引力場的相互作用,引起它們之間的相互吸引。

  引力常數G的數值依賴於量度力F、質量m和距離r時所選用的單位。測量 G的經典實驗是1798年H.卡文迪什的扭秤實驗(圖2)。用兩根細棒把兩個鉛質球 m1m2(每個球的質量都是158千克)分別固定在水平搖桿的兩端。把一根細金屬絲C系在搖桿A的下方的固定釘頭B上,在C的下端懸掛一輕的橫細棒1,1的兩端固定著兩個小鉛球m1m2(它們的質量都取作730克)。當搖桿A轉動時,大球接近小球並把小球引向自己。根據帶有小球m1m2的細棒1的轉動情況,就能觀察出引力的作用。如果知道瞭金屬絲的彈性,就能測出引力的大小,並定出常數G的數值。現在被公認的G值是:

G=(6.6720±0.0041)10-11m2/kg2

  萬有引力是一種輳力,因此,萬有引力定律的提出奠定瞭天體力學的基礎,提示瞭天體運行的基本規律,它還是現代人造衛星和人造行星理論的先聲。根據萬有引力定律,1846年天文學傢根據J.C.亞當斯和U.J.J.勒威耶的不同計算發現瞭海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