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成千上萬顆、甚至幾十萬顆恒星密集而成的集團,因為呈球對稱狀或接近球對稱狀而得名,其半徑從10秒差距到75秒差距。銀河系中約有500個球狀星團,已被確認的僅有132個。全天最亮的球狀星團為半人馬座ω,即NGC5139;北半天球最亮的球狀星團為M13,即NGC6205。球狀星團在銀河系中呈球狀分佈,屬暈星族。球狀星團和銀核一樣,是銀河系中恒星分佈最為密集之處。這裏恒星分佈的平均密度比太陽附近恒星分佈的密度約大50倍,中中心密度則大到1,000倍左右。球狀星團按照成員間中心集中的程度可分為12個類型,以羅馬大寫數字 Ⅰ、Ⅱ、……Ⅻ表示。它們以偏心率很大的巨大橢圓軌道繞著銀心旋轉,軌道平面與銀盤成較大傾角,周期一般在三億年上下。球狀星團的成員星,是銀河系中形成最早的一批恒星,年齡大約100億年。同一個球狀星團中各成員星的運動方向和速度以及離我們的距離,都大致相同,因此,各星之間視亮度的差異,可以看成是各星本身光度的不同。同一球狀星團中的成員,可以看作是同期形成的,並都有相似的初始化學成分。各成員星物理狀態不同所代表的演化相的不同,主要是由於各星質量不同以及由此引起的演化快慢不同所造成的。

球狀星團(半人馬座ω

  目前在銀河系的96個球狀星團中,已經發現瞭兩千多顆變星,其中大多數是天琴座RR型變星,其餘多半是星族Ⅱ造父變星。這些變星的絕對星等大致相同,因而可用來確定所屬星團的距離。沙普利在1930年出版的《星團》一書中,總結瞭球狀星團在銀河系中的分佈,初步說明瞭銀河系的結構和大小。近年來曾在一批球狀星團中發現瞭 X射線源。有人認為這種射線源可能是其中大質量的黑洞,也有人認為可能是其中的密近雙星。

  有的球狀星團在銀河系的外面。如 PAL1,PAL13,NGC2419,PAL4和PAL3等離銀心的距離大於大麥哲倫雲離銀心的距離,處在星系際空間。在一些較近的星系中也發現有球狀星團,可以用它們來估計其所在的星系離我們的距離。值得註意的是,在有的星系如大麥哲倫雲中發現瞭年老的和年輕的兩種球狀星團,這對於球狀星團和恒星演化的理論可能是個重要的挑戰。

  

參考書目

 A.Blaauw and M.Schmidt eds,Galactic Structure,Univ.of Chicago Press,Chicago,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