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星雲中主要由氣體組成的亮星雲,包括行星狀星雲和發射星雲等。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對行星狀星雲進行紅外觀測,發現在這些一向被認為是完全由氣體組成的星雲中,也存在著相當數量的塵埃物質。經過進一步的研究表明,這些塵埃物質和氣體一樣,都是在星雲形成的初期就已經存在的。在氣體星雲中,有不可忽視的塵埃微粒,隻是比其他星雲稀少一些。銀河系中的彌漫氣體星雲,大部分集中在銀道面附近,平均銀緯約2°,屬於扁平子系(見銀河系子系)。它們的品質,從太陽品質的幾分之一到幾千倍,但但大部分為太陽質量的十倍左右。氣體星雲都具有發射光譜。彌漫氣體星雲照明星的溫度一般低於行星狀星雲中心星的溫度,所以彌漫氣體星雲的激發度也低於行星狀星雲。光譜中最強的譜線是氫的巴耳末(Hα)線和一次電離氧(OⅡ)的禁線。由於紅光的穿透力較強,所以彌漫氣體星雲光譜中氫原子的Hα線很強。因此對暗弱星雲的照像觀測,一般都采用隻透過強發射線(如Hα)的窄帶濾光片和紅敏底片進行長時間露光。很多暗弱的電離氫區都是采用這種方法發現的。最亮的氣體星雲是獵戶座大星雲(M42);最大的氣體星雲是南天的古姆(Gum)星雲,它的角直徑為30°;最美麗的氣體星雲是天鵝座的網狀星雲(NGC6960)。在許多河外星系中,特別是在旋渦星系的旋臂中,也觀測到有大量的氣體星雲。(見彩圖)

獵戶座大星雲(M42)

蟹狀星雲(M1) 美國海耳天文臺

馬頭星雲(NGC2024) 美國海耳天文臺

環狀星雲(M57) 美國海耳天文臺

船底座η 美國托洛洛山天文臺

人馬座氣體星雲 上為三葉星雲(M20) 下為礁湖星雲(M8)

天鵝座網狀星雲(NGC6992) 美國海耳天文臺

麒麟座玫瑰星雲(NGC2237) 美國海耳天文臺

啞鈴星雲(M27) 美國海耳天文臺

氣體星雲(M16) 美國海耳天文臺

在人馬座方向的一段銀河 圖中的兩個大紅斑,大的是礁湖星雲(M8),小的是三葉星雲(M20)。

天鵝座網狀星雲NGC6992(左上)和NGC6960(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