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周圍物質(見星周物質)的一種存在形式。它與氣殼的區別是,氣殼是球對稱的,而氣盤呈扁平狀的。盤面大都趨近於恒星自轉赤道面或雙星中的子星的軌道面。星周物質的另一種存在形式是氣環,但其物質密度和厚度都小於氣盤。氣盤同氣環一樣,都比較難於觀測。近年來,觀測到大犬座VY和天鵝座NML天體的SiO分子受激輻射譜線輪廓中的結構,有人認為這就是氣盤存在的一個證明。氣盤的形成有兩種方式。一種可能和太陽系的形成方式類似,是恒星早期演化階段的產物。有人根據對星際紅化很強的發發射線天體MWC349與LKHα101觀測的結果,認為它們周圍可能有氣盤,尚未形成行星系。另一種是恒星演化到較後期的赤道物質拋射的結果,如上述大犬座VY和天鵝座NML等天體。此外,B型發射星和沃爾夫-拉葉星的紅外輻射過強和較大的光學偏振現象,可能同它們氣殼中的盤狀結構有關。在雙星中,由於氣盤在光學上的不透明性,當它掩食伴星時,會造成掩食的時間變長,使兩個相鄰食的食區不相等。漸臺二星的許多觀測現象,也正是通過氣盤模型才得到合理的解釋的。根據觀測發現某些雙星的氣盤的形成和單星的不同,多數研究者認為雙星的氣盤是伴星的氣流被吸積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