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荷電粒子在介質中穿行時,如果粒子速度大於介質中的光速,就會產生一種特殊輻射,它具有明顯的方向性和強偏振等特點。1934年,蘇聯物理學傢切連科夫首先在液體介質中發現這種輻射,因而得名。這是一種電磁“衝擊波”現象。作勻速直線運動的帶電粒子,當其速度大於介質中的光速時,它所輻射的電磁波將集中在粒子後方一個圓錐形區域中。粒子正好位於圓錐的頂點。如圖所示,箭頭所指即為輻射傳播的方向,它與粒子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θc>.稱為切連科夫角。由圖可知:

式中 u為輻射在介質中傳播的速率, v為荷電粒子速率, c為真空中光速, n為介質折射率。若 v= βc,則 cos θ c=1/ 。顯然 β有個閾值,僅當 β>1/ n時,才有切連科夫輻射產生。切連科夫效應在高能天體物理等領域中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