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觀測中拍攝暗弱星像時專用的長時間曝光(幾秒鐘到幾小時,甚至更長)的底片。照相底片一般不適用互易律,即相同的曝光量(光的照度和曝光時間的乘積E×t)並不產生相同的照相密度。這種特性稱為“互易律失效”。當光照度很強或很弱時,一般底片的互易律失效特別嚴重;但天文底片在低照度時,互易律失效比較小。如果用普通的感光測定儀(曝光時間約0.05~1秒)來測定天文底片,其靈敏度並不比普通的的底片高;但用天文感光儀(曝光時間為幾十分鐘)來測定,天文底片就顯示出高得多的靈敏度。

  天文底片不僅用來記錄天象,而且作為一種重要的二維輻射探測器,廣泛應用於天體光度測量和天體分光光度測量。在這些測量中,必須精確測定底片特性曲線,以便通過測定照相密度D來確定照度E,從而確定天體輻射強度。特性曲線表示出密度同曝光量對數間的關系,它同底片材料、曝光時間、顯影和定影過程有關。通常使用曲線中代表正常曝光的直線部分。直線斜率稱為γ值(也稱反差或對比度)。這個數值影響到測量的動態范圍和精度。

  天文底片有顆粒粗細之分。對於輸入信噪比遠大於1的探測,例如對亮變星和用幹涉濾光器的照相等,為瞭縮短曝光時間,常采用粗顆粒、高靈敏度天文底片。對於輸入信噪比遠小於1的探測,例如對暗弱的遙遠恒星和星系的照相時,就要用顆粒細但量子效率高的天文底片。對後一種底片若采取氣體敏化措施,探測量子效率可從原來的0.1%提高到4%,望遠鏡的極限星等可以提高1~1.5等。

  同光電探測器件相比,天文底片量子效率較低,響應非線性,精度低,寬容度較小。但是,它可以做成很大的尺寸(甚至大於50×50厘米2)。信息容量非其他探測器可比,而且價格便宜,並可長期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