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觀測天體來測定航行中的艦船或飛機所在位置的一門學科。1837年,薩姆納提出瞭利用等高線同時解算經緯度的方法,這個方法的基本原理沿用至今。

  在航海、航空中,天文導航測定的位置,不是由所觀測的天體在天球上的位置來決定的,而是由這些天體在觀測時刻所對應的地理位置來決定的。圖中內圓為地球,外圓為天球。O為天球中心,也是地心。P>NPn分別為天極和地極。大圓HH′為天赤道,大圓hh′為地球赤道。X為所觀測的天體在天球上的位置。x為X和O的連線在地面上的交點,即天體的地理位置,亦稱星下點。C為預先推算的艦船或飛機的位置(稱為推算位置),它的天頂為ZC

  航行者通過觀測求得天體 X的高度(或天頂距)。此時,觀測者是在以x為中心、以觀測天頂距為半徑的小圓akd上。這個小圓akd稱為等高圈。靠近推算位置的等高圈的一小段弧,稱為等高度線或位置線,等高線接近於一直線。根據觀測時刻天體的赤緯和格林威治時角以及推算位置的經緯度,由三角形PNZCX解算出天體的方位角AC和天體的計算天頂距ZCX。天體的觀測天頂距XZk和計算天頂距之差ZCZkCk稱為截距。以推算位置C為坐標原點,根據方位角AC作一方位線,在其上截取一線段,使其長度等於截距Ck,過截取點作方位線的垂線,即為所求的等高線或位置線。艦船或飛機的真位置。就在這條線上。再觀測另一天體,又可得到一條位置線。兩條位置線的交點,即艦船或飛機的位置點。航海定位要求方位角精確到0°1,截距精確到0ḷ1。航空定位隻要求方位角精確到1°,截距精確到1′。為瞭提高精度,實際上往往要觀測三個以上的天體。各天體之間的方位角差要在30°~150°之間,最好在60°~90°之間;高度最好在15°~65°之間。為便於計算,實用上還編制出專門的計算表冊和圖解儀器。一般觀測的天體為太陽、月球、幾個大行星和幾十顆亮的恒星。在天文年歷和航海、航空天文年歷中,都刊載有這些天體的位置。在天文導航中一般用六分儀觀測天體,並用記時儀記錄觀測時刻。航海時一般要在早晚晨昏蒙影期間進行觀測,航空則不受此限制。在地面上利用天文導航測定艦船或飛機的位置,受天氣條件影響較大。隨著電子技術的進步,已發展瞭多種無線電導航技術來克服這方面的缺陷。宇宙航行開始以後,為瞭確定宇宙飛船在空間的位置和航向,天文導航也有相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