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物理學傢和化學傢。1842年11月12日生於埃塞克斯,1919年6月30日卒於同地。本名為 J.W.斯特拉特,襲爵後稱瑞利勳爵。1865年在劍橋大學畢業後後,去歐洲和美國考察,1868年購置瞭一些儀器設備帶回英國,建立瞭一座私人實驗室,成為英國當時有名的物理實驗室,並在此進行光學的實驗研究。1879年任劍橋大學卡文迪什實驗室教授。1908~1919年,任劍橋大學名譽校長。1873年當選為英國皇傢學會會員,1905年當選為會長。

  在物理學方面,瑞利1871年提出著名的瑞利散射公式,指出散射光的強度與散射的方向有關,並與波長的4次方成反比。1873年用光學理論解釋天空為什麼是藍的,他指出,在組成陽光的七種可見光中,藍光在空氣的微粒中的散射能力最強,由於陽光中的藍光受到強烈的散射,使無雲的天空呈蔚藍色。他研究的光柵改進瞭光譜儀的性能。1879年對電學的三個基本單位歐姆、安培、伏特進行瞭精確的計量,其數值成為物理學界長期使用的基數。

  在化學方面,瑞利的重大貢獻是發現氬。1892年瑞利進行氮氣密度的測定,他測定出從空氣中制取的氮氣的密度數值是1.2572克/升;而從氨制取的氮氣密度是1.2508克/升,兩者不一致。最初,瑞利認為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有4種:①由空氣制得的氮氣中還含有微量的氧氣;②由氨制得的氮氣中混雜有微量的氫氣;③由空氣制得的氮氣中可能含有與臭氧類似的N3分子;④由氨制得的氮氣中可能已有若幹分子分解,因而使氣體密度降低。經過分析,他認為第1種假設是不可能的,因為氧氣和氮氣的密度相差較小,氮氣中必須混雜有相當數量的氧氣,其密度才會有千分之五的差異。瑞利又用實驗證明,由氨制得的氮氣中不含氫氣。其他兩種可能也不存在。這時,瑞利隻好將這一實驗事實刊登在1892年9月28日的《自然》周刊上,征求解釋。W.拉姆齊看到這個消息後,欣然與瑞利合作。1894年他們用化學方法將空氣中的氮氣、氧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除盡後發現,容器中總留下一個小氣泡,最後用光譜分析確證,這是一種新的化學元素氬。為此,瑞利獲19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還對聲學作瞭系統深入的研究,著有《聲學理論》(1877),是聲學方面的經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