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類能使互不相溶的液體形成穩定乳狀液的有機化合物。它們都是具有表面活性(見表面活性劑)的物質,能降低液體間的介面張力,使互不相溶的液體易於乳化。乳化時,分散相是以很小的液珠形式(直徑在0.1微米至幾十微米之間)均勻地分佈在連續相中,乳化劑在這些液珠的表面上形成薄膜或雙電層,以阻止它們的相互凝聚,保持乳狀液的穩定。

  乳狀液是一個非均相體系。最常見的是以水為連續相,以不溶於水的有機液體為分散相的水包油型乳狀液。但也有以水為分分散相,而以不溶於水的有機液體為連續相的油包水型乳狀液。要配制穩定的乳狀液,可以加入單一組分的乳化劑,也可以同時加入幾種乳化劑。

  乳化劑分子中有親水和親油兩個部分。根據它們的親水部分的特征,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負離子型乳化劑 為在水中電離生成帶有烷基或芳基的負離子親水基團的乳化劑,如羧酸鹽、硫酸鹽和磺酸鹽等。這類乳化劑最常用,產量最大,常見的商品有:肥皂(C1517H3135CO2Na)、硬脂酸鈉鹽(C17H35CO2Na)、十二烷基硫酸鈉鹽(C12H25OSO3Na)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鈣鹽(結構式如

)等。負離子型乳化劑要求在堿性或中性條件下使用,不能在酸性條件下使用。在使用多種乳化劑配制乳液時,負離子型乳化劑可以互相混合使用,也可與非離子型乳化劑混配使用。負離子型和正離子型乳化劑不能同時使用在一個乳狀液中,如果混合使用會破壞乳狀液的穩定性。

  正離子型乳化劑 為在水中電離生成帶有烷基或芳基的正離子親水基團。這類乳化劑的品種較少,都是胺的衍生物,例如 N-十二烷基二甲胺,可用於聚合反應。

  非離子型乳化劑 為一類新型的乳化劑,其特點是在水中不電離。它的親水部分是各種極性基團,常見的有聚氧乙烯醚類和聚氧丙烯醚類。它的親油部分(烷基或芳基)直接與氧乙烯醚鍵結合。典型的產品有對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結構式如

)。非離子型乳化劑的聚醚鏈上的氧原子可以與水產生 氫鍵締合,因而可以溶解在水中。它既可在酸性條件下使用,也可在堿性條件下使用,而且乳化效果很好,廣泛用於化工、紡織、農藥、石油和乳膠等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