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喹唑酮型生物鹼,分子式C16H19N3O3。為中醫治瘧藥常山中的有效成分。1949年中國化學傢趙承嘏等從常山根中獲得。

  常山山堿有 α、β和γ三種。β-常山堿又稱退熱堿,為常山根中的主要生物堿;熔點139~140℃,比旋光度[α]D25+6°(氯仿)或[α]D25+28°(乙醇);難溶於水、酒精,易溶於氯仿和甲醇或氯仿和稀乙醇的混合液中。α-常山堿又稱異退熱堿;熔點129~130℃,[α]D+31°(乙醇);性質與β-常山堿相似,但在氯仿或丙酮中溶解度較大。γ-常山堿熔點161℃。α-、β-常山堿的結構式如下:

  常山堿對間日瘧或惡性瘧疾均有療效,α-、β-和γ-常山堿對雞瘧療效分別為奎寧的1、100和150倍。常山堿具有惡心、嘔吐等副作用,因此臨床應用受到一定限制。中國用常山的復方“常山飲”治療瘧疾,可減低嘔吐等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