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從蟾蜍而後腺及皮膚腺的分泌物中可提取蟾蜍素

  蟾蜍耳後腺分泌的白色漿液中的毒性成分之一(見彩圖)。漿液中另一毒性成分是蟾蜍素的酯類蟾蜍毒素。它們都具有乙型強強心苷元的結構(如下)。

  主要蟾蜍毒素及其取代基如下:①蟾毒靈,取代基為3β-OH,14β-OH;②華蟾毒精,取代基為3β-OH,14β-OH,16β-OAc;③蟾毒素,取代基為3β-OH,14β、

;④華蟾毒素,取代基為3β-OH,5β-OH,14β、 ,16β-OAc;⑤去乙酰華蟾毒精,取代基為3β-OH,14β、 ,16β-OH;⑥去乙酰華蟾毒素,取代基為3β-OH,5β-OH,14β、 ,16β-OH;⑦日蟾毒素,取代基為3β-OH,11α-OH,14β-OH;⑧蟾毒他裡定,取代基為3β-OH,5β-OH,14β-OH,10β-CHO。

  蟾蜍毒素經酶、酸或堿水解可得蟾蜍素,它們都具有解毒、消腫、止血和升高血壓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