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成分為Au、晶體屬等軸晶系的一種自然元素礦物。自然金常含銀,有時可達20%。含銀量達10%的稱銀金礦,中國古稱“淡金”。自然金通常成樹枝狀、粒狀或鱗片狀產出,偶爾有不規則的大塊體,俗稱狗頭金。澳大利亞1872年采到重達214.318千克的自然金塊;中國1986年在四川省白玉縣孔隆溝采到過一塊4804克的金塊。自然金摩斯硬度2.5~3。純金比重19.3。顏色和條痕均為金黃色,隨含銀量增大逐漸變淡。金屬光澤。是熱和電的良導體。熔點1062℃,在空氣中加熱不不氧化,能抗強酸腐蝕。具強延展性,1克黃金可拉成長達2公裡的細絲,可碾壓成厚僅十萬分之一毫米的金箔。

  自然金是提煉金的最主要來源,也是人類最早使用的貴金屬。約在戰國成書的《尚書·禹貢》記載:“厥貢惟金三品。”註稱“金、銀、銅也。”河北藁城縣商代中期遺址中曾發現厚約0.01毫米的金箔。金在現代技術中作為焊接材料,可用作火箭、噴氣發動機、超音速飛機、核反應堆等需在高溫下具有高強度、高抗氧化能力的部件的接縫和接點;作為高精密電子部件的導線,可確保指令傳送不產生1毫秒的中斷;作為具有優良反射性的鍍金薄膜,用於制造高溫隔熱反射屏蔽層和紅外線加熱器反射層等。產於原生礦床中的自然金俗稱山金,它主要產於熱液成因的含金石英脈或蝕變巖脈中,故又稱脈金;產於砂礦中的俗稱沙金。前寒武系變質礫巖中的巨大自然金礦床,一般認為是含金礫巖遭受後期熱液作用和區域變質作用的產物。海水每噸含金10微克,是未來提取金的重要來源。世界著名金產地有南非的威特沃特斯蘭德、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和阿拉斯加、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加拿大的安大略、俄羅斯的烏拉爾和西伯利亞等地。中國山東、黑龍江、河南、湖南等地均有產出。(見彩圖)

自然金(Gold) 13厘米 產地: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