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學傢。字子元。1902年1月15日生於湖南郴縣,1942年7月6日卒於重慶。192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1936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曾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重慶大學和中央大學地質系教授、系主任。。朱森在地質科學許多領域中均有貢獻。1928~1929年他與李捷對北起陜鄂交界,南至湖北興山、襄陽間的地帶進行瞭地質考察和地層古生物的研究,合著有《秦嶺中段南部地質》(1930),使對此地區的地質認識達到瞭新高度。1932~1933年他參加瞭李四光領導的南嶺和廣西地質考察,發現並命名瞭“柳江運動”,為“廣西山字型構造”的概念的形成提供瞭很多資料。他的考查成果主要反映在《自湖南武崗至廣西柳州之地質》和《南嶺中、西段地質圖》(合著,1933)中。1934~1935年,他參加瞭對寧鎮山脈的調查,確認瞭寧鎮山脈的主要造山運動時期,為該區地層劃分建立瞭可靠的標準。他的《棲霞灰巖層及其相關地層》(合著,1930)、《黃龍石灰巖與其所含生物群》(合著,1930),以及《金陵石灰巖的珊瑚與腕足動物》(合著,1933)等是長江下遊地區地質發展史和相關古生物研究的重要成果。主要著作還有《四川龍門山地質》(1942)、《安徽南部古生代後期造山運動之一幕》(1932)、《中國造山運動》(1937)和《南京龍潭地區地質指南》(1932),以及《地層古生物學》等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