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月球表面形態特徵、地理環境、構造規律以及月面各種特徵物的位置、形狀和命名等的學科,又稱月面志、月理學。所以稱月理學(selenography)是因為與地理學(geography)一詞相對應,二者就其研究內容和方法來說,有許多共同之處。月球是人類星際航行的第一站。月面學研究為月球航行提供瞭最基本的資料,而通過月球探測器的考察又極大地促進瞭月面圖的編制和月面學的研究。1959年蘇聯發射的“月球”1號探測器首次拍得瞭月球背面照片,此後蘇聯又繼續發射瞭20多個個月球探測器。1961~1972年,美國先後發射瞭“徘徊者”、“月球軌道環行器”、“月球勘測者號”、“阿波羅號”等系列的月球探測器近40個,通過逼近飛行、繞月飛行、硬著陸、軟著陸、載人登月飛行等方式獲得大量有關月球表面形態特征、月理、月質結構等方面的寶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