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荷蘭天文學傢。1929年12月28日生於荷蘭格羅寧根。1956年獲荷蘭萊頓大學博士學位。1959年起在美國帕洛馬山天文臺工作,1964年起兼任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天文學教授。1978年任海耳天文臺臺長。五十年代初,在萊頓大學學天文臺從事星系動力學和銀河系結構的研究,1956年提出的銀河系模型描述瞭恒星和星際物質的分佈和運動。1960年美國天文學傢桑德奇和馬修斯發現某些射電源的光學對應體既不是星雲、超新星遺跡,也不是星系,而是類星天體,且不能證認其光譜譜線。1963年M.施米特首先判明,類星射電源3C273的譜線乃是紅移瞭的氫發射線,紅移z=0.158,即波長寬瞭15.8%,從而揭破瞭困惑天文界三年之久的大謎。隨後,一批類星射電源的光譜得以成功地被證認,並定名為類星體,成為六十年代重大的天文發現。他在類星體的計數、統計、空間分佈、發射線和吸收線的證認研究、紅移起因和能源問題、紅移-距離關系等方面,均有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