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濕潤半濕潤地區溫帶和亞熱帶的森林或森林草原植被下發育的土壤。包括黃棕壤、棕壤、暗棕壤、灰色森林土(見圖)和褐土等。美國土壤系統分類中,歸屬始成土。矽鋁土成土過程的共同特徵是:具有淋溶、粘化和相當強的生物累積作用。其可溶鹽基本淋失,碳酸鹽或有殘存。礦質土體化學風化處於矽酸鹽破壞、脫鉀、粘粒形成和澱積階段。粘土礦物為水雲母- 蒙脫石型、水雲母-蛭石(或綠泥石)或水雲母- 蛭石-高嶺石型。矽鋁變化不明顯。

灰色森林土剖面與景觀圖(內蒙古呼盟大興安嶺)

  黃棕壤 是中國北亞熱帶落葉闊葉林和常綠闊葉林植被下發育的過渡性土壤。主要分佈於中國秦嶺、淮河以南,長江中下遊低山丘陵區。具有淋溶、粘化和弱富鋁化特點。土壤有機質含量較低(2~3%),pH4~6,呈酸性至微酸性反應。鹽基飽和度在40%以上。粘粒在剖面中淀積明顯,粘土礦物以蒙脫石、伊利石為主,有少量高嶺石。

  棕壤 也稱棕色森林土,是暖溫帶濕潤地區、中生型落葉闊葉林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佈於歐洲和北美中東部,亞洲朝鮮、日本以及中國遼東和山東半島低山丘陵區,華北山地垂直帶中也有分佈。棕壤的有機質含量中等(3~6%),可高達10%。石灰淋溶充分,全剖面無石灰反應,呈微酸性至中性反應,pH5~7。二氧化矽和鋁的氧化物無明顯移動和累積。

  暗棕壤 曾稱灰棕壤,也稱暗棕色森林土。是溫帶濕潤氣候、針闊混交林植被下形成的土壤,中國主要分佈於長白山、小興安嶺、大興安嶺東坡。青藏高原東南部相應的山地垂直帶中也有分佈。暗棕壤與棕壤的區別在於腐殖質積累強度大(6~15%),有時發生泥炭化。地形平緩處出現潛育現象,白漿化特征較普遍。結構面可見白色二氧化矽粉末,底土為暗棕色。土壤呈弱酸性至中性反應,pH5~7。

  褐土 即褐色森林土,暖溫帶旱生森林或灌叢、草原作用下形成的土壤。分佈於地中海和黑海周圍及其他具有地中海型氣候特征的地區。中國主要見於華北和西北東南部的山地和盆地中。褐土形成的特點表現為以殘積粘化為主和明顯的鈣化過程。碳酸鹽經淋溶仍有不同程度的殘存,土壤呈中性至微堿性反應,pH7~8。剖面發生層次明顯,由腐殖質層(厚度10~15厘米)、褐色粘化層(粘粒有積累)及帶有大量假菌絲體或石灰斑的鈣積層組成。

  矽鋁土地區原是中國重要的林地,現為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以旱作為主,生產玉米、小麥、棉花、花生等,也是中國北方地區幹鮮果類的重要生長基地,如蘋果、梨、杏、紅果以及核桃、板栗、柿、棗等。其中暗棕壤至今仍以林木生長為主,局部墾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