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

  中國明末清初學者和地理學傢。初名繹,清初更名炎武,字寧人,號亭林,亦自署蔣山傭。南直隸昆山(今江蘇昆山)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613年7月15日),清康熙二十一年一月九日(1682年2月15日)卒於山西曲曲沃。平生學風嚴謹,學識淵博,著作甚多;在地理學、歷史學、哲學、經學、音韻學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他註重經世致用,凡社會風俗,民生利弊,必親歷體察;於地理考證,不完全依賴文字記載,而重視實地調查,經歷南直隸(今江蘇)、浙江、北直隸(今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陜西、河南等省,糾正前人不少錯誤。著有《歷代帝王宅京記》(20卷)、《營平二州史事》(1卷)、《昌平山水記》(2卷)、《山東考古錄》(1卷)、《京東考古錄》(1卷)等書。在名著《日知錄》中有《論地理》(第31卷)。《天下郡國利病書》(120 卷)和《肇域志》(不分卷)是顧炎武編著的兩部地理名著。它們均始撰於明崇禎十二年(1639),歷時20餘年。兩書取材於二十一史、明實錄、府州縣志和歷朝奏疏、文集,其中有關國計民生、地方利弊部分輯為《天下郡國利病書》(見圖)。該書首輿地山川總論,次分省論述地理形勢、水利、糧額、屯田、置官、邊防、關隘等,側重於經濟及軍事形勢;南北兩直隸、十三省都有所論述,南直隸分十二府,他省不分府,故南直隸記載獨詳;每省前均有地圖,名曰“圖錄”;並錄有西域、交趾及海外諸國。因系未完稿,內容編次不統一,輯錄論點也多異同。有關各地沿革、建置、山川、名勝等資料則編為《肇域志》。《肇域志》又名《肇域記》,所搜資料豐富,保存瞭大量珍貴的歷史地理資料,所引用的明代方志1000餘部已多數失傳。很有價值。惜作者未及成書,故內容重復、脫訛、錯簡頗多,各省輕重懸殊。現僅有抄本流傳,中缺北直隸、四川、江西三省。《肇域志》業經有關單位整理、校訂,將有正式版本出版。

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

  

參考書目

 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上海書店,上海,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