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初沿革地理學傢和學者。字瑞五,號景範,明崇禎四年(1631)生於江蘇常熟,卒於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徙居無錫宛溪,故稱宛溪先生。他的高祖顧大棟撰有《九邊圖說》,曾祖顧文耀、父親顧柔謙都通曉輿地之學。在傢庭的影響下,他畢生專攻史地,以沿革地理和軍事地理的研究為精深。

  從清順治十六年(1659)起,他參考二十一史、100多種地方誌和其他大量文獻,並盡一切可能“覽城廓,按山川,稽道裏,問關律”,實地考核異同,歷時330餘年,編著成130卷、280萬字的《讀史方輿紀要》。前123卷敘述歷代州域形勢(圖1),

圖1 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卷一

圖2 《讀史方輿紀要》前的《讀史方輿紀要敘》

以明末清初的行政區劃,分述各省、府、州、縣的疆域沿革、山川形勢、城市集鎮、關塞險隘、津梁道路等。後6卷敘述川讀異同,“昭九州之脈胳”。末1卷敘述分野,明“俯察仰視”之義。附“輿圖要覽”4卷,有當時全國總圖、各省分圖、邊疆分圖以及黃河、海運、漕運分圖。《讀史方輿紀要》著重考訂古今郡、縣的變遷,和推論山川關隘戰守的利害,是中國沿革地理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也是研究中國歷史地理和軍事地理的重要參考文獻(圖2)。晚年,曾參與編纂 《大清一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