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地圖原稿用高精度縮微照相機拍攝到高解析度的縮微片上,經顯影、定影、沖洗、晾乾等處理後制出縮微底片。通過閱讀器直接放大閱讀,或用照相放大、靜電複印(或靜電製版),印出地圖的複製品。

  縮微攝影始於1839年,當時英國人丹塞(Dancer)首次將文字縮小160倍。到20世紀60年代,逐漸形成縮微攝影系統,包括攝影、沖洗、鑲嵌、存儲、檢索、拷貝、閱讀、複印等項。地圖縮微攝影系統具有體積小、成本低、攜帶方便和查閱複製快等優點。<

  縮微攝影原片多是銀鹽片,而復制片則多是重氮片和微泡片。

  地圖縮微片一般制成陽片,也可以制成陰片;有黑白片,也有彩色片。用通常的縮微設備復印地圖一般隻能達到文獻資料的質量,因此,一些國傢正在設計和試制地圖專用的縮微設備。

  地圖縮微攝影不僅要求照相機的精度高,縮微膠片的分辨離高,片基的伸縮性小,而且要求原稿的線劃尺寸要不細於0.076毫米,點的直徑不小於0.063毫米,地圖的最大縮小倍數不超過40倍。這樣可使復印的地圖尺寸準確,線劃精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