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圖上進行量測和計算,以獲得地面上各種要素資料的方法。廣泛應用於行政管理、經濟建設、科學研究、文化教育以及軍事等方面。

  中國早在戰國時期就有關於地圖量算的論述,如《管子·地圖篇》“凡兵主者,必先審知地圖,……道裏之遠近,城廓之大小,名邑廢邑,困殖之地,必盡知之”。計裏畫方,即用方格法在圖上量算面積,在中國地圖上出現得也很早(不遲於西晉)。地圖量算的發展,取決於地圖的精度和量測手段的發展。19世紀中葉後,許多國傢逐漸測制制瞭精確而詳盡的地形圖,這才使地圖上進行的較精確的量算成為可能。

  地圖量算的內容,在圖上有點、線、面的方位、長度、高度、坡度、地表的自然面積和體積等。通過這些量算可獲得國傢和各極行政區域、各類土地、水域的面積,水庫或湖泊的容積,國界、海洋線、河流和道路的長度,地面的傾斜度,平均高度,溝谷的切割密度,以及水網、交通網、居民點的密度等。在出現自動化制圖儀器之前,無論應用幾何的或機械的量測工具進行量算,都是一項繁重的操作,且精度不高。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為地圖量算開辟瞭一個新的途徑,例如用數字地形模型可以方便地測算蓄水量、土方,較精確地量測領土面積、流域面積的大小等。

  地圖本身的精確與否是決定地圖量算可靠性的先決條件。精確的地圖量算必須在國傢基本地形圖上進行。因為這類地圖的投影變形小,有相當高的幾何精確性。至於選擇地形圖的比例尺,采用的量測工具和量算方法等問題,須視具體的量測對象和對成果的精度要求而定。

  地圖量算的研究包括地圖分析和量算實施兩方面的問題。例如從地圖量算的角度對各種地圖進行分析和質量評價;各種量測工具、量算方法的精度分析和誤差改正;某些量測對象的界線的確定(以量算河流的長度為例:需確定河源及河口的位置,采用深水線,還是河流的中心線或主航道線等);從地圖上直接測定的數據,推算出其他成果,例如可根據圖上的等高線和平面面積推算平均傾斜度或地表自然面積等。此外,整理和更新量測成果的方法等,也是地圖量算所要研究的問題。

  目前地圖量算已發展成為地圖制圖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成為地圖應用的一個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