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制地圖的作業過程,通常劃分為編輯準備、原圖編繪和出版準備3個主要階段。在原圖編繪和出版準備過程中,還始終貫穿著編輯和審校工作。

  編輯準備 目的是制定編輯大綱或編輯設計書,作為實施作業時的指導性檔。對已有編繪規範和圖式規定的地圖,隻需作些具體補充,寫出區域或圖幅的編輯計畫。對專題地圖要根據不同的主題和要求,擬定相應的編圖大綱或編輯設計書。編制一般地圖的各項編輯準備工作為:<

  ①制圖區域地理特點的研究 按照地圖的主題、用途和比例尺,分析研究制圖對象的基本特征和區域特點,以及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和規律,為制圖資料的分析評價、地圖內容的選擇和制圖綜合等項工作提供依據。

  ②制圖資料的選用 將制圖資料按其內容的完備性、精確性和現時性,區分出基本資料,補充或參考資料,並分別確定其使用方法和使用程度。

  ③地圖內容及其表示方法的確定 新編地圖的內容,根據地圖的類型和用途來決定,表達的詳細程度取決於地圖比例尺和制圖資料的保障情況。表示方法隨不同的地圖而異。

  ④地圖數學基礎的確定 根據新編地圖的類型、用途、制圖區域的地理位置和輪廓形狀以及基本資料的情況,選擇最適宜的地圖投影、制圖網的密度和地圖的分幅,使其有助於地圖內容的轉繪和便於在圖上定位、定向和進行量算。

  ⑤圖式符號的設計 根據編圖的類型和內容,確定圖式符號的分類分級、圖形結構、線劃類別、註記字體的大小、以及色彩規定等。設計符號和色彩時,既要考慮差異性、系統性、習慣性以及對制圖工藝的適應性,又要表達得確切合理,主次分明,清晰易讀,使用圖者能夠得到較好的感受效果。

  ⑥制圖綜合指標的確定 地圖制圖綜合的內容包括:制圖對象的選取,數量和質量特征的概括,圖形的形狀概括等。這一工作主要是應用數理統計的方法,或是來自編圖人員的經驗,確定在圖上可能選取的數量和圖形概括的程度,分別制成各要素選取指標圖,供正式編圖時參考。

  ⑦作業方案的制定 根據編圖任務,按照制圖資料的使用情況,現有的設備條件和作業人員的技術水平,擬定作業方法。比較通用的有藍圖編稿法和編繪法兩種。藍圖編稿法是指在裱糊圖紙的硬底板上曬制藍色的資料底圖,或用聚酯膜片蒙在資料圖上直接標繪所應表達的地圖內容。編繪法是把編繪和清繪結合起來。前一種方法多用於內容比較復雜的地圖,可用等大或放大編稿;後一種方法多用於較大比例尺和內容不復雜的地圖。在制圖資料同新編地圖的比例尺差距較大而不能一次完成編繪原圖時,通常采用過渡比例尺標描進行過渡版作業。如新編地圖是專題地圖,還要根據主題圖的要求,制作有針對性的地理基礎底圖,作為轉繪專題要素的骨架。

  地圖原圖編繪 在編輯準備工作的基礎上進行原圖編繪。它是編制地圖的中心環節,對成圖質量的好壞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其工作內容如下:

  ①制圖資料的準備 將編輯準備工作中所確定的各種制圖資料,整理成便於使用的形式。包括投影成果的檢算,控制成果的選用和抄錄,坐標系和高程系的改化,對不適於復照的色彩圖上某些線劃和色彩的加工,對調查統計資料進行綜合的歸類和分級,編制新舊符號對照表,復制供編稿用的底圖藍圖,以及選定補充或參考資料的內容等。如果利用航空像片或衛星像片作為編圖資料,事先尚須對像片進行檢查、糾正和要素標志的判讀。

  ②數學基礎的展繪 根據計算好的投影坐標網點和圖廓點的坐標,應用坐標展點儀在裱糊的圖板上進行制圖網的展繪。展繪點的數量,視地圖投影類別、地圖比例尺、圖幅覆蓋面積、成圖精度要求,以及藍圖拼貼鑲嵌的塊數等因素來決定。

  ③地圖內容的轉繪 將制圖資料的內容,按編圖要求轉繪到新編圖圖板上的方法和過程。由於制圖資料同所編地圖之間有時存在著地圖投影的差異,會出現資料圖的實際尺寸同理論尺寸不同,以及資料內容質量不平衡等情況,因此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轉繪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照相轉繪法、縮放儀法、網格轉繪法和光學儀器轉繪法等。這幾種轉繪方法,以照相轉繪法精度高、速度快,在編圖中使用最為廣泛。在制圖資料圖形同新編圖的要求相差較大而不能采用照相轉繪法時,多采用網格法或糾正儀法。

  ④地圖內容的綜合 在制圖資料轉繪後,對地圖內容按照綜合指標進行概括。制圖對象的選取是按主要到次要,高級到低級,整體到局部的順序進行的。對制圖物體的圖形的概括,主要采取刪除、誇大、合並、分割和位移等方法,使制圖對象的基本特征和典型特點都能按新編地圖的要求,得到正確而合理的反映。

  地圖的出版準備 地圖編繪過程的最後階段。是在編繪原圖復制的藍圖基礎上,按圖式規范或編圖大綱中的規定,分別制作出版原圖、分色樣圖和試印樣圖,為地圖制印出版工作提供原始圖形和作業參考圖。

  ①制作出版原圖 包括線劃出版原圖、半色調原圖和彩色原圖。

  線劃出版原圖是根據編繪原圖復制的藍圖,按照規定的圖式、圖例,采用清繪或刻繪方法完成的。清繪是在繪圖紙或聚酯薄膜上用繪圖工具進行描繪,刻繪是在刻圖膜上,應用刻圖工具進行刻繪(見地圖整飾)。前者多用放大比例尺作業,後者采取等大比例尺作業。刻繪的成圖質量一般都高於清繪。

  半色調原圖包括地貌暈渲圖和各種像片圖的原圖。它是用於網目攝影或接觸網屏的方法,使出版地圖對於地貌暈渲或影像具有逐漸變化的色調。

  彩色原圖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為體現新編圖的最後面貌並為制印選色而制作的,它是在線劃出版原圖復制成的線劃試印圖樣上,按照設計色標進行塗染制成的彩色原圖;另一種是以已出版的多色彩圖作為復制的彩色原圖,這類圖的制作,多采用分色攝影或電子分色方法。

  ② 分色樣圖 又叫分色參考圖。在制作出版原圖時,為使分塗工作簡便迅速,把繪在同一版上的不同顏色的要素區分出來,而在由出版原圖曬制的藍圖上,分別用鮮艷的彩色單獨標繪出某種顏色的要素,作為分塗時的參考。根據編繪原圖制作的線劃分色參考圖叫線劃分色樣圖,根據彩色原圖制作的底色分色參考圖叫底色分色樣圖。

  ③ 試印樣圖 為瞭鑒定出版原圖是否適合地圖出版的要求,檢查出版準備中的錯漏,體現地圖出版後的最終形式,以及作為地圖送審的樣張,一般用打樣印刷的形式按編圖大綱的設計規定和設色標準,制作線劃試印樣圖和彩色試印樣圖,用以檢查繪圖質量和制印效果。試印樣圖經檢查批準後,方可作為大量出版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