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調節和支配自己行動的心理過程。人的行動是由各種不同的動機決定的,這些動機是為瞭保證生存和滿足各種需要而產生的。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或社會有某種需要時,就會產生滿足需要的願望,從而進一步有意識地確定追求的目的,擬定達到目的的計畫,並做出行動。這種行動始終是由意識調節支配的,是自覺的、指向於一定目的並與努力克服達到目的所遇到的障礙相聯繫的。從產生動機到採取行動的這種心理過程就是意志。意志行動不同於生來具有的本能活動和缺乏意識控制的不隨意意行動,而是屬於受意識發動和調節的高級活動。人的生活、學習和勞動都是有目的的隨意行動,都是人類所特有的意志行動。

  意志過程包括兩個階段,即決定階段和執行階段:①決定階段。也是意志行動的準備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首先要解決動機鬥爭的問題,然後是確定行動的目的和選擇達到目的的方法。任何意志行動都與一定的動機相聯系,而動機又與需要相關。動機是由需要產生的願望、意圖、信念和理想等等,它們都是意志行動的內部原因和動力,決定著一個人行動的性質和方向。在采取決定之前,一般都有動機鬥爭。由於人的思想、願望的復雜性,常會同時出現兩個甚至兩個以上的動機。因而必須有所選擇,即進行動機鬥爭,以放棄一些次要的,對他當前沒有多大意義的動機。而選擇一個對他有重大意義的動機作為行動的目的。一個人究竟對動機作何種選擇,這往往會反映出他的思想、觀點和立場以及他如何對待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矛盾。行動目的明確後就可以進一步選定達到目的的方法和途徑以及擬定行動的計劃瞭。至於選擇的方法和途徑是否合理、確定的行動計劃是否切實可行,這又與意志活動中的智力因素有關瞭。②執行階段。指將行動計劃付諸實現的過程。在執行階段中,意志的品質表現為堅定地執行所定的行動計劃。努力克服主觀上和客觀上遇到的各種困難。如果在執行原定計劃時遇到障礙就半途而廢,這是意志薄弱的表現。

  意志是人類在社會生活實踐中隨著言語和意識的產生而產生的。是意識能動地反作用於客觀現實的表現,它是社會的產物。新生兒沒有意志,但隨著逐步掌握言語、產生自我意識和出現主觀願望,就會開始出現意志的行動。隨意運動是意志活動的基礎。言語具有抽象和概括的作用。人能運用言語提取大腦中存儲的知識和經驗,產生各種動機和需要,確定行動目的和擬定行動計劃,進行意志活動。

  人的心理是知、情、意的統一體,三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意志以認識為基礎,隨著認識的發展而發展。人隻有認識主體和客體的區別與關系,認識客觀事物的變化規律,才能有意識地根據客觀規律確定行動的目的,進行意志行動。所以意志自由,是以正確認識客觀現實為前提,而人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又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在許多情況下,意志過程與人的情感密切聯系著。高尚的情感可以成為意志的動力,而消極的情感往往成為意志的阻力。

  人在意志過程中經常表現出來的意志特征(意志品質)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意志堅強,有的人意志薄弱;有的人做事堅決果斷,有的人則猶豫不決,這些意志品質不僅表現在意志活動中,而且也是在意志活動中形成的,它成為一個人的性格。最主要的意志品質包括:①自覺性,表現為自覺地、有意識地確定行動的目的,選擇達到目的的方法,並能積極主動地去執行計劃,它與行動的盲目性是對立的。②果斷性,表現為遇到問題時能經過周密考慮而采取果斷決定。這種品質的對立面是優柔寡斷,即處理問題動搖不定,猶豫不決。③堅持性,表現在為瞭達到某種目的而能長時間地堅持不懈的努力,不因挫折而灰心,不被困難所嚇倒。堅持性不同於固執,固執表現為對事物缺乏科學的分析,不能正視客觀情況的變化,其行動不能達到預定的目的還一味的堅持。④自制力,即善於控制自己行動的能力。它能夠克制個人的激情,避免輕舉妄動,迫使自己的一切行動服從於原定的目的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