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遙感圖像資訊和一定的地圖符號,直接反映製圖物件的地理空間分佈和環境狀況的地圖。始於1969年美國利用“阿波羅”1號太空船獲攝的像片,所編的亞利桑那州尼克斯地區影像地圖。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先後編制瞭中國《陸地衛星假彩色影像圖冊》(1983)、《京津唐地區衛星影像地圖》(1985)。

  特點 ①它是既具有立體效應的豐富影像資訊,又有一定地圖精度的組合圖型。這種形象逼真的影像地圖,,具有影像和地圖的雙重作用。②地面信息豐富,內容層次分明,圖面清晰易讀。③簡化和革新瞭地圖編制工藝,改善瞭制圖條件,加快瞭成圖速度,縮短制圖周期,是現代地理制圖自動化的一個新途徑。④遙感資料周期快、現勢性強,是開展多時相遙感數據或多種信息源復合研究,建立地學編碼影像數據庫的重要基礎。

  類型 影像地圖依據遙感資料的不同,分為航空影像地圖和衛星影像地圖;按地圖的性質,分為專題影像地圖和普通影像地圖;按分幅的形式,分為單張影像地圖、單幅區域影像地圖和標準分幅影像地圖;按出版的顏色分為黑白影像地圖和彩色影像地圖;按成圖制印的方法,分成光學合成影像地圖和制印合成影像地圖等。

  制作方法 可采取常規的和計算機技術工藝。制作的技術途徑可歸納為:“影像的地圖化”,即從衛星影像上提取某種所需信息,以專題地圖的形式來表達;“地圖的影像化”,即直接利用衛星影像信息充實和更新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