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群疾病和健康狀況的地理分佈與地理環境的關係,以及醫療保健機構和設施地域合理配置的學科。它是地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又是醫學學科的研究領域,具有邊緣學科性質。

  研究簡史 醫學地理學的研究歷史悠久,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醫學地理思想的萌芽 2000多年前,中國的《黃帝內經》裏就提出出醫傢不但要精“岐黃之術”,而且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和人事”。在《黃帝內經》的《素問·異法方宜論》中提出不同環境產生不同疾病的論述。《呂氏春秋》中也明確記載瞭幾種地方病,在《季春紀》篇中有“輕水所,多禿與癭人。重水所,多尰與躄人。甘水所,多好與美人。辛水所,多疽與痤人。茹水所,多尪與佲人”的論述。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在其著作《論空氣、水和土壤》中闡述過外環境對人體健康的重要影響。

  近代醫學地理學的出現 作為科學的醫學地理學始建於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德國L.L.芬克和C.F.富克斯等人的著作對醫學地理學的創建和發展起過重要的作用。其研究的內容多是環境生物因子所致的傳染性疾病的地理分佈及其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直到20世紀前葉,這種傳統的研究仍是醫學地理學研究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雖在研究地區、范圍、病種、深度和系統性各方面有瞭顯著變化,但研究方向改變不大。

  現代醫學地理學的發展 20世紀中期,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急劇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迅猛進步,給醫學地理學的發展帶來瞭新的活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在繼續研究疾病的地理分佈空間模式和強調發展生態醫學地理方向中,深化瞭疾病與環境關系的研究,著重探討疾病發生的環境原因。②醫學地理學概念有新發展,研究內容更豐富。傳統研究著重於疾病的地理學,而當代的研究則明確提出發展健康地理和保健地理,它們的目的不隻是被動地研究疾病的地理問題,而是要研究保持人類健康、預防疾病的地理問題。③研究的病種發生變化,傳統研究以傳染性疾病為主,現已逐步轉到非傳染性疾病。④加強瞭應用。⑤醫學地理制圖有新發展,其中美國、聯邦德國、英國、日本和中國相繼編制瞭許多有關圖集。在制圖方法、技術、內容上都有長足進展。⑥普遍采用瞭電子計算機和數理方法進行數據處理和模擬研究。

  研究內容 可概括為3個方面:①人群疾病和健康狀況的地理分佈模式;②人群疾病和健康狀況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及分佈模式的形成原因;③醫療保健服務系統規劃和空間合理配置。由於上述3方面包含的內容豐富,所以醫學地理學在其歷史發展中形成瞭一些具有專一性的研究領域,主要有:

  疾病地理 主要研究人群疾病地理分佈的空間模式、疾病發生與地理環境因素的復雜關系,特別是它們的病因聯系。這是醫學地理學的傳統研究領域。早期,疾病地理多註重傳染性疾病、寄生蟲病與地理環境物理、生物因子的關系。因此,傷寒、霍亂、腦炎、佈魯氏桿菌病、猩紅熱、鼠疫、白喉、回歸熱、脊髓灰質炎、天花、登革熱、恐水病、瘧疾、黃熱病、昏睡病、血吸蟲病、錐蟲病等成為醫學地理學研究的對象。隨著生產和科學的發展以及衛生水平的提高,生物性病因的傳染性疾病在許多國傢和地區已得到瞭控制,一些非傳染性疾病,如慢性病、癌癥、心血管病、變態反應、遺傳病、精神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卻成為威脅發達國傢、城市和某些特定地域人群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病害。所以,疾病地理研究重點已趨向於研究這些疾病的地理學問題。同時,環境化學因子的影響成為疾病地理研究的重要課題。

  營養地理 主要研究營養素和營養病的地理分佈模式及其與自然環境條件和社會經濟因素的關系。熱量、蛋白質、維生素、必需礦質營養元素及其對健康影響的地理學問題是它的主要研究內容。(見營養地理)

  療養地理 又稱醫療地理。研究具有一定療養能力的地理因素的地域分異、醫學地理評價和療養區選擇。(見療養地理)

  區域醫學地理 又稱醫學景觀學。主要研究一個區域或國傢內,地理環境性質對人群疾病和健康的影響,進行綜合的醫學地理評價,為區域開發提供醫學地理咨詢,對保證當地居民和新移民的健康有重要意義。(見區域醫學地理)

  健康地理 主要研究人群健康狀況和生命現象或過程的空間模式及其與環境因素的關系。這是新近提出和發展的一個研究方向。健康意味著環境與人體處於生態“平衡”狀態,疾病就是這種“平衡”遭破壞。要保持健康,就要保持這種“平衡”。健康地理既研究“平衡”破壞的原因、趨勢及其空間模式,也要研究維持“平衡”的最佳條件。許多人類生理現象、遺傳特性、血液學特征、人類活動的危害影響,以致太陽黑子活動都可以成為它所關註的問題。

  保健地理 主要研究醫療保健服務系統的空間構形(配置)和功能,包括醫療機構、人員編制、床位、醫療設施等的合理空間配置。這雖在早期醫學地理著作中也有所涉及,但多屬於現狀的記述。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於與保健計劃結合,同時引進定量研究方法,形成瞭研究保健地理的領域。(見保健地理)

  醫學地理制圖 主要研究運用地圖學方法全面、準確地反映和揭示疾病和健康狀況與地理環境的關系。(見醫學地理圖)

  與相鄰學科的關系 醫學地理學與地理學和醫學的許多分支學科和領域密切相關,如地理學中的景觀學、氣候學、土壤地理學、地貌學、生物地理學、化學地理學、人口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和行為地理等;醫學中的流行病學、社會醫學、營養學、預防醫學等。此外,還直接與社會學、生物學、經濟學、人口學、統計學等學科有關。所以,醫學地理學研究須具備十分廣泛的基礎知識和專業訓練。多學科的協作研究往往能取得更滿意的成果。

  展望 醫學地理學對查明和控制疾病流行,探索環境致病原因、選擇療養地、評價最適宜人類生命的環境條件、進行新開發區醫學地理評價等都有重要意義。隨著人類活動影響的增長,以及生態環境惡化,人類健康問題已成為普遍關註的問題。醫學地理學在保護人類健康的戰略決策中起的作用愈來愈大。另外,醫學地理學的研究也有明顯的軍事和政治意義。根據當前國際上醫學地理學的發展,以下幾個方面將成為醫學地理學的註視點:①研究癌癥、心血管病、遺傳病、變態反應等非傳染性疾病和慢性病與環境的關系在醫學地理中將得到加強。②由於健康地理研究方向的提出,將加強對不同自然環境、不同社會經濟環境地區內人群生理特點、健康狀況和營養類型的研究。③由於環境因子的錯綜復雜,它們對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影響有正有負,因此利用“因素分析”來研究它們的綜合影響將受到重視。④由於需要瞭解健康和疾病的時空變化,以便為因地制宜地擬訂節省而有效的保健計劃和防治設施地域配置計劃服務,因此建立醫學地理監測系統問題將受到註視。⑤由環境污染所致的環境健康問題,將成為醫學地理的重要內容。因此對城市與鄉村,以及受污染影響與未受污染影響地區人群健康狀況的對比研究及其環境健康評價將受到特別註意。

  

參考書目

 N.D.McGlashan,ed.,Medical Geography:Techniques and Field Studies,Methuen &Co Ltd.,London,1972.

 M.S.Meade,ed.,Conceptual and Methoclological Issuesin Medical Geography,Univ. of NorthCarolina,Chapel Hill,1980.

 M.Pacione,ed.,Medical Geography:Progress and Prospect,Croom Helm,London,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