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內角的特殊皮膚褶皺,在或多或少程度上把淚阜遮蓋住,又名蒙古褶。內眥褶通常是上眼瞼褶皺的延續,內眥褶與半月褶皺或殘餘的第三瞼不同,半月褶也是眼內角的褶皺,它是由結膜所組成的。在猿猴的半月褶中照例藏有軟骨板,這在人體中很少見到。

  在人類學觀察中,不僅要註意有無內眥褶,而且要註意其發達與否。內眥褶有很大的年齡變化。在有的群體裏,如俄羅斯人、德國人、成年人完全缺失內眥褶,而在兒童中會有出現;同樣,在兒童中內眥褶出現率達1000%的群體裡,內眥褶的頻率隨年齡明顯地減少,有時40歲以後特別地稀少。例如,朝鮮人,在20~25歲的年齡組中,有92%具有內眥褶,在26~29歲的年齡組中,有77%具有內眥褶,在40~50歲組中,隻有36%,而在50歲以上隻有15%瞭。因此,當根據內眥褶的頻率和發達程度對各地區類群作資料對比時,必須考慮到對比類群的年齡。女性的內眥褶比同年齡的男性稍多。內眥褶的發育有很大的地理性差異,在中亞、東亞和北亞的相當大地區的居民中,具有內眥褶的成年男性常常超過60%;哈薩克人不超過25%,伏爾加河流域的韃靼人不超過5~7%,在俄羅斯人、歐洲人中及澳大利亞、美拉尼西亞、印度、非洲的本地居民中,除瞭佈須曼人外都沒有內眥褶。中國黎族的出現率為48.5%,而山東地區出現率達90%之多。

  內眥褶的發育與鼻梁的高度有明顯的關系,很發達的內眥褶僅僅見之於低鼻梁的群體中,鼻梁的高度和內眥褶之間在群體內部存在著負相關;但是,低鼻梁對於內眥褶的出現不是必要的條件,無論從整個群體來說(例如黑人)或從個別個體來說,低鼻梁的人可以完全缺乏內眥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