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化學傢和物理學傢。1877年9月1日生於伯明罕,1945年11月20日卒於劍橋。曾在梅森學院(後改為伯明罕大學)學習化學,1898~1900年學習有機化學學。1900年畢業後在釀造公司工作3年。1903年回伯明翰大學研究氣體放電現象。1910年進入劍橋大學卡文迪什實驗室,擔任J.J.湯姆孫的助手。1920年任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研究員。1921年選為英國皇傢學會會員。

  阿斯頓1913年在卡文迪什實驗室和湯姆孫研究放電管的陰極射線,在電磁場的作用下測量帶正電的氣體離子的荷質比時,發現瞭質量數為20和22的氖穩定同位素。阿斯頓又對天然氖進行擴散分離,確證瞭22Ne的存在,同時也是第一次實現同位素的部分分離。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離開劍橋。戰後返回劍橋卡文迪什實驗室,1919年阿斯頓設計制成第1臺質譜儀。他利用這臺儀器研究瞭50種以上元素的同位素,並測定瞭許多核素的質量。1925年他改進瞭原有的質譜儀,使準確度達到1:10000。1927年設計的第3臺質譜儀的準確度為1:100000。質譜儀的改進,導致更多同位素的發現。阿斯頓因發明質譜儀和發現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及其整數定則而獲1922年諾貝爾化學獎。著有《同位素》(1922)、《質譜和同位素》(1933)、《元素的合成》(193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