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礦物學傢兼醫生。1494年3月24日生於格勞豪,1555年11月21日卒於開姆尼茨(今卡爾·馬克思城)。1517年畢業於萊比錫大學,獲文學士學位,在薩克克森茨維考市立中學任教,1520年任該校校長。1523~1526年到意大利的費拉拉、威尼斯、帕多瓦等大學學習醫學和化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他的興趣轉向礦物學,試圖通過研究礦工們的職業病把礦物學與醫學聯系起來。1527年在約阿希姆斯塔爾的一個采礦中心進行醫學實踐和采礦冶煉調查。1531年後他到采礦業更發達的開姆尼茨,深入礦區,廣泛調查研究,於1546年被選為該市市長。

  阿格裡科拉詳細地考察瞭采礦、冶金及與此有關的化學問題。先後寫下瞭許多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礦石的性質》和《坤輿格致》。前者發表於1546年,全書共10卷,論述瞭各種礦物的特征、性質、分類、冶煉技術和礦冶設備等。後者在他死後的第2年出版,全書12卷,是一部系統的礦物學和早期的應用化學巨著。書中對礦產地質、探礦、采礦、選礦、冶煉、分離金屬的方法等作瞭系統的論述;在第9~12卷中集中瞭豐富的化學知識,其中對金、銀、銅、鐵、錫、鉛、汞、銻、鉍等金屬的制備、提純和分離過程作瞭精采的描述。全書體裁新穎,內容充實,用語簡潔生動,並附有精美插圖,成為當時礦冶技術傢必備的手冊,也是16世紀化學文獻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