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石油與生油巖的親緣關係。油區常有多層含油層,為確定各層中的石油是否同源,即是否來自同一生油巖,首先必須進行石油與石油之間的對比,通常把這種對比歸入油源對比範疇。

  適用於石油與石油對比的指標較多。常用的有石油的族組成指標,如飽和烴、芳香烴和非烴的含量等;也可用石油的正烷烴分佈曲線進行對比;還可用石油的碳同位素作為對比指標。近年來,又廣泛應用生物標記化合物作為對比指標,它包括色素和異構烷烴、甾族、多環萜類等異戊間二烯型的的萜類衍生物。如果各層石油的上述指標相近,則可確認這些石油是同源的,即來自同一生油巖;反之,如果各層石油的上述指標相差較大,則可認為這些石油是來自不同的生油巖。例如,松遼盆地3個相鄰的含油層──薩爾圖油層、葡萄花油層和高臺子油層,其石油的正烷烴分佈曲線是相近的,因而可以確認這3層石油是來自同一生油巖。

  石油與生油巖之間的對比,原則上也可應用石油與石油對比中所用的指標,但石油與生油巖的對比更為復雜,因為油藏中的石油是在生油巖生成後經運移作用而在儲集層中聚集起來的,這種經歷瞭運移過程的石油,與在生油巖中所殘留的烴類相比,性質就必然會發生變化。為瞭減少因運移作用引起組分變化而造成石油與生油巖對比的困難,最好選用某些在生油過程及油藏形成過程中都基本保持其地球化學特性穩定的物質作為對比指標,例如某些生物標記化合物。

  對比時,最好采用多項指標進行綜合對比,並科學地確定可比性的質量要求。一般采用相似系數來表征可比性的好壞。相似系數是指對比物的同一指標的數值的比值。當相似系數大於75%時,即有可比性。

  通過油源對比可以圈定可靠的油源區,為石油勘探和油氣遠景評價提供重要的基礎資料。對於多油層油田或被斷層強烈分割的油田,油源對比可以對各油層進行“追蹤”,還可查明不同斷塊之間的連通情況,為油田的合理開發提供寶貴資料。

  

參考書目

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地質研究所主編:《中國陸相油氣生成》,石油工業出版社,北京,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