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毛綱磷蟲目磷蟲科的1種。又名毛翼蟲,磷沙蠶。具高度特化的形態結構。口前葉小,不明顯,為寬領狀圍口節包被,具1對短而有溝的觸角,口位於背面。軀幹部可分為3個體區:前區9~12剛節,疣足單葉型,僅具錐狀背葉,第4剛節(有時第3或第5剛節)具粗剛毛;中區具5個雙葉型疣足節,第1節為分離的翼狀背葉,第2節為杯形器,第3~5節的背葉皆癒合成圓扇葉,且僅具腹齒片;後區由20~80個短的體節組成,疣足雙葉型,背葉具內足刺,腹葉雙葉形具齒片。蟲體僅前區和中區的背中線有纖纖毛溝。

  磷蟲常見於泥沙灘潮間帶下區。管棲。棲管牛皮紙狀,U型,長600毫米以上,寬250毫米。蟲體長達230毫米,寬18毫米。棲管內常有蘭氏三強蟹和斑目脆鱗蟲共棲。

  磷蟲有發光腺體。當受到外界刺激時,觸角、翼狀葉、圓扇葉邊緣、後區疣足背葉都能分泌發光蛋白,尤以體中部翼狀葉背面最亮。發光蛋白可沿體背纖毛溝輸往頭部至口,從口中噴出藍綠色的光帶。

  磷蟲以懸浮有機物和小型生物為食。當取食時,翼狀葉向背部拱起成一環,而其分泌物形成一管狀粘液袋,袋的末端與杯形器連接。當扇狀體激動水流時,食物隨水流入管內,而後落入粘液袋,並由杯形器聚集成食物丸,食物丸沿背纖毛溝輸送到頭部口中。這種粘液袋式捕食法在環節動物中也是特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