嚙齒目的1科,通稱林跳鼠。

  體型皆小,吻略尖,耳殼的形狀和大小均象傢鼠,但上唇不分為左右兩瓣;須比頭長;後肢比前肢長,後足具5趾,側趾發育正常;尾很長,細而均勻,尾軸覆毛非常稀少,能看到環狀鱗片,尾端無毛穗。全世界計有4屬10種,其中2屬4種為北美洲西部特有,另2屬6種則為歐亞大陸北部和中部特有。中國產2屬3種:①林跳鼠,體型略大,體長7.4~10釐米,尾長約為體長的1.5倍;後肢比前肢長得多;後足5趾。棲息於中、高山地地的森林、灌叢和草甸中。是中國特產,數量極少,僅見於甘肅、青海、四川和雲南的少數地區。②蹶鼠,體型較小,體長6~8厘米;外形與巢鼠相似,但尾較長(9~12厘米);後肢比前肢略長。主要棲息於山地林區、沿河灌叢、草甸和山地草原區陰坡的高草叢中。多夜間和晨昏活動。不善跳躍,喜攀緣植物莖和枝向上爬。冬眠,每年春季繁殖1次,每胎3~6仔。在新疆北部、黑龍江與吉林的東部,以及青海、四川、雲南北部都有發現。在國外見於克什米爾中部、阿富汗、蘇聯遠東和臨近中國新疆的山區。③草原蹶鼠,見於中國新疆塔城地區,體長僅6.5~7厘米,尾長8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