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藻門的1屬,是由灰胞藻和桿楯藻兩種藻類組成的共生體。在這共生體中,一種是無色,有細胞壁、核和其他細胞器的單細胞寄主,亦即所謂灰胞藻的本體,它可能是和綠藻門的卵胞藻屬相近的藻類(但也有人認為其祖先是甲藻類,或紅藻類)。在生殖中能產生似親孢子,能作匍匐運動,細胞的前端有兩條鞭毛的基部痕跡。另一種為藍綠色,桿狀或其他形狀,其數目為2~8個或更多些,在寄主細胞內作輻射式或其他形式的排列。這種桿狀體以前認為是灰胞藻細胞內的葉綠體;以後證明不是灰胞藻的機構,而是藍藻藻中的桿楯藻類,亦叫藍色小體,它們和灰胞藻是兩種藻類細胞的共生。它們是和藍藻門中的隱桿藻屬(APhanothece)、集球藻屬(Synechococeus)或桿皮藻屬(Rhabdoderma)親緣相近的古藍藻的後裔。現已被定名為桿楯藻屬。

  桿楯藻屬的特征是:①沒有細胞壁,僅留一薄層的原生質膜稱為內膜,此膜和寄主的原生質膜稱為外膜的雖然貼靠,但是分開的。②本身能進行二分裂,它的分裂是獨立的、不和寄主細胞的分裂同步,在寄主細胞產生的子細胞(依親孢子)中含有這種“藍色小體”的數目並不一致。③具有層理的類囊體,含有光合作用色素和多磷酸脂顆粒體;在類囊體兩片間僅有較狹窄的片間空隙,這種機構和其他藍藻的機構一致;在原生質體的中央區沒有類囊體,其中彌散著核物質。

  灰胞藻屬現有5種,中國尚未發現。淡水產,常混生於其他浮遊生物間。最常見的為微粒灰胞藻,其中的藍色小體已被定名為裸露桿楯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