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鰓鱔目合鰓鱔科黃鱔屬的1種。又名、鱔魚、蛇魚。體細長,呈蛇形,前段圓,向後漸側扁,尾部尖細,體長一般可達260~600毫米;頭圓,口大,上頜稍突出;唇頗發達,上、下頜及口蓋骨上都有細齒;眼小,為皮膜所覆蓋;兩個鼻孔分離較遠,後鼻孔在眼前緣的上方,前鼻孔在吻端;左右鰓孔在腹面合而為一,呈倒“V”字形;鰓膜連於鰓峽;體潤滑無鱗;無偶鰭,奇鰭退化,僅有不顯明的皮褶。腹腔膜褐色;鰾退化;生活時體背側黑色或有黑色小斑點;腹側微黃或橙黃(見圖)。分佈於亞洲東南部,,中國除青藏高原外,全國各水系各種水體中都產此魚。

  為熱帶及暖溫帶沼澤區底層生活的魚類,喜棲息於河道、湖泊、溝渠及稻田中。日間藏在混濁泥底的洞穴中或堤岸的石隙中;夜間外出覓食。以昆蟲及其幼蟲、蛙、蝌蚪、小魚、小蝦、蚯蚓等為食。每年6~8月產卵。懷卵量500~1000粒。卵徑2~4毫米。產卵前吐泡沫堆積成團,受精卵在泡沫中發育,並借助泡沫的浮力浮在水面。雌、雄親魚有護巢的習性。7~8天卵即孵化出幼魚。生殖腺左側發達,右側退化。具有性逆轉現象,自胚胎期到成熟都是雌性,在產卵以後,卵巢漸轉為精巢。體長在200毫米以下的個體幾乎全為雌性;體長在220毫米左右開始逆轉為雄性;體長360~380毫米時,雌雄個體數約相等;380毫米以上的個體雄性居多;530毫米以上的個體全部雄性。體長500毫米的雌體懷卵500~1000粒,分批產出。剛孵化出的幼魚具有胸鰭,鰭上佈滿血管,經常不停地扇動,成為幼魚的呼吸器官,稍長鰭即退化消失。

  黃鱔分佈於中國東部遼河到雲南西部,西達關中及川西金沙江下遊,南達臺灣及海南;國外達朝鮮西部、日本南部、菲律賓、爪哇及緬甸。產量大,最大個體長達500~700毫米,重1.5千克,肉味鮮美,是一種極好的經濟魚類。西非利比亞有穴居的盲黃鱔;墨西哥東南於喀丹州尚產有盲蛇胸鱔,都是穴居而眼退化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