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黃芪屬的膜莢黃芪和蒙古黃芪的根。一作黃耆。黃芪屬約有2000種,除大洋洲外,全世界亞熱帶和溫帶地區均產,但主要產於北溫帶。中國產270餘種,分佈於東北至西南部。黃芪名出《神農本草經》,根供藥用,性微溫,味甘,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生肌之效。

  膜莢黃芪為多年生高大草本;主根粗而長,圓柱形,外皮灰黃至深褐色。奇數羽狀複葉有13~31片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的小葉。花淡黃色,10~25朵組成腋生的總狀花序;萼筒狀,具5齒齒;旗瓣三角狀倒卵形,翼瓣和龍骨瓣有長柄。莢果膜質,膨脹,卵狀長圓形,先端有喙,被黑色短毛,有種子5~6顆。

  蒙古黃芪為多年生草本;主根長;莖柔弱,上部下彎,匍匐。奇數羽狀復葉有17~19片橢圓形或圓形的小葉;托葉三角狀卵形。花黃色,5~15朵組成腋生的總狀花序。莢果半卵圓形,無毛,有顯著的網紋。

  除上述2種外,有幾種黃芪屬植物,如賀蘭山黃芪、川黃芪、秦嶺黃芪、白芪、金翼黃芪和多花黃芪均作黃芪入藥,但質量稍差。此外,還有一種扁莖黃芪,其種子入藥,稱沙苑子或蒺藜子,性溫味甘,有益腎固精、補肝明目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