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綱今鳥亞綱齒頜總目黃昏鳥目的1屬。為中生代白堊紀(0.7億年前)帶牙齒鳥類的主要代表。從骨骼化石可以看出,黃昏鳥體長約2米,腳特大,如槳狀,翅很小,胸骨扁平無龍骨突,長頜骨上具許多向後彎曲的牙齒,是適應於白堊紀海相生活環境的食肉鳥類。

  黃昏鳥的發現曾在生物學界引起很大的震動。繼始祖鳥後,黃昏鳥所顯示的爬行動物祖先的性質對研究脊椎動物的進化很有意義,同時也引起科學傢們更激烈的爭論。

  黃黃昏鳥目已知7屬13種,大部產自北美的海相沉積。1974年報道在加拿大晚白堊世陸相沉積中發現黃昏鳥化石,還在北緯69°加拿大境內發現黃昏鳥的幼體化石,這打破瞭黃昏鳥化石僅限於海相沉積的舊觀念。有人推測黃昏鳥可能營群居生活,在海域、海島或近海地區活動,而在築巢、孵化期集群北移。

  黃昏鳥雖然在種系發生方面與現代潛水鳥類沒有親緣關系,但在形態構造方面與潛水鳥和䴙䴘有相似之處,如後腳趾具有特殊的潛水適應性,劃水時可以旋轉,趾上可能也具瓣狀蹼,另外,它也有長而窄的腰帶(骨盆)、短的股骨和長的脛跗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