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身體羽毛的定期更換。換羽的時期、次數和規律因種類而異。大多數成鳥每年秋季換羽1次,有些種類1年換2次,1次在春季,1次在秋季;個別鳥種(如雷鳥),雌性1年換3次,雄性換4次。秋季換羽是全部更換,其餘各次一般是換部分羽毛。候鳥大多換羽後遷飛,但有的在換羽中開始遷飛,有的在越冬區換羽。大形羽毛(如飛羽和尾羽)的更換有一定的規律性。尾羽一般先由最外側1對起按順序向中間更換,如雉;有的先由最中間開始,如鶉;啄木鳥飛羽的更換順序是:次級飛羽由兩側開始,初級飛羽由由中間開始。換羽期間的鳥類飛行力不強,一般比較隱蔽。鴨類秋季換羽時,飛羽幾乎同時脫落,失去飛行能力。這時,雄鴨的羽衣酷似雌性,稱閨羽。大多數種類的幼鳥在離巢出飛時開始換羽。凡是雌雄羽色不同的鳥類,幼鳥都似雌鳥;凡是雌雄羽色相似的,幼鳥常與親鳥都不相同。換羽的機制與內分泌作用有關,特別是甲狀腺在換羽期間加強活動,所分泌的甲狀腺素促進新陳代謝,有利於羽毛的迅速更新。另外,換羽與生殖相互交替,在生殖腺活動時,換羽是抑制的,因此,秋季換羽在生殖期以後才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