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葛洪著,是關於道教宗教哲學和原始化學煉丹術的著作。它在道教史和煉丹史上都有重大影響。《抱樸子內篇》的主要內容是道教神仙傢言,共20篇,其中包含“金丹”、“仙藥”、“黃白”、“遐覽”等卷。《抱樸子內篇》並記載瞭許多現已失傳的煉丹著作,對於中國煉丹術具有史料價值。書中闡述瞭煉丹術的邏輯思想和理論觀點,認為:一切物質都可以變,在誠的要求和適當的條件之下,可以變出最寶貴的仙丹和黃金。書中所謂“金丹”是指長生不老藥,“黃白”是指點化賤金屬為金、銀。“金丹”卷中有““為神丹既成,不但長生,又可以作黃金”。

  葛洪從煉丹實驗中概括出元素循環的思想,例如“金丹“卷中有:“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丹砂即硫化汞)(見彩圖)。

杭州葛嶺的葛洪煉丹井——傳說葛洪煉丹的水源 又如“黃白”卷中有:“鉛性白也,而赤之以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以為鉛”。“鉛性白也”,是說鉛經過化學變化可以變作鉛白,即胡粉,也就是白色的堿式碳酸鉛;鉛白加熱後經過化學變化,可以變成鉛丹,即紅色的四氧化三鉛,這就是所說的“赤之以為丹”;四氧化三鉛經過化學變化,仍可以變成鉛白,這就是“丹性赤也,而白之以為鉛”。葛洪在這裡表達的不僅是具體化學反應,而且還包含著物質循環的意義,具有近似反應可逆性的思想。

  由書中的煉丹實際配方可以看出煉丹術在公元4世紀的發展水平。以“金丹”卷為例,它所涉及的藥物有銅青、丹砂、水銀、雄黃、礬石、戎鹽、牡蠣、赤石脂、滑石、胡粉、赤鹽、曾青、慈石、雌黃、石流黃、太乙餘糧、黃金、銅、珊瑚、雲母、鉛丹、丹陽銅、淳苦酒等20餘種,顯然比《周易參同契》裡所提到的要多。

  在《抱樸子內篇》記載的許多配方中,以“金液”丹為最重要,也是很難破譯釋讀的丹方之一。例如書中有:“合之用古秤黃金一斤,並用玄明龍膏,太乙旬首中石、冰石、紫遊女、玄水液、金化石、丹砂、封之成水。……又不起火,但以置華池中,日數足便成矣。“這有可能是使金的溶解度有所增加(以鐵鹽為氧化劑,氯化物為絡合劑,有反應發生),然後被有機物還原為膠態金,與國外煉金術的“金液”(potable gold)類似。

  “仙藥”卷有處理雄黃的方法:“餌服之法,或以蒸煮之;或以酒餌;或先以硝石化為水乃凝之;或以玄胴腸裹蒸之於赤土下;或以松脂和之;或以三物煉之,引之如佈,白如冰。”每個“或”字後面敘述一種方法,共六種處理雄黃方法。“三物”即硝石、玄胴腸(豬大腸)和松脂。三物煉雄黃按不同組合順序,可以分別得到單質砷或氧化砷,業經模擬實驗所證明,並在實驗中觀察到三物煉雄黃需要控制一定溫度,超過一定溫度,就要起火爆炸。因此,煉單質砷在古代既有成功的記載,也有失敗的記載。後一情況是原始火藥的萌芽。“仙藥”卷的記載也是前火藥史的史料。

  “黃白”卷有“以曾青塗鐵,鐵赤色如銅”(曾青是硫酸銅礦石)。由此可見,葛洪實驗過鐵與銅鹽的取代作用。

  《抱樸子內篇》內容豐富,而所述各種丹方大都沒有闡明其化學本質。

  

參考書目

 王明著:《抱樸子內篇校釋》,中華書局,北京,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