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原子核結構模型。這種模型認為核內核子結合成若幹“集團”,而原子核則通過這些集團之間的相互作用結合在一起。核子以集團的形式出現於核內,使集團內部的自由度可以近似地凍結,並引入集團整體的定域座標(例如集團之間的相對座標),從而使計算簡化。這種近似方法和著重考慮單粒子運動的核殼層模型各自強調瞭核結構的某一個側面,因而可以說這兩種模型隻是描寫瞭兩個極端情況。在滿殼附近單粒子效應比較明顯;而在另外一些情況下集團效應比較明顯。

 實驗表明,輕核中有比較明顯的集團現象,重核的表面也存在集團現象。因而,集團模型通常被用來研究輕核的性質,處理核少體問題,並取得瞭一定的成功。最主要的理論方法有共振群方法和生成坐標方法。

  共振群方法 (RGM) 共振群方法是J.A.惠勒於1937年首先提出的。在這個方法中,原子核的嘗試波函數由集團內部波函數和相對運動波函數組成。從薛定諤方程出發,對集團的內部坐標積分,就可得到相對運動波函數g(R)所滿足的積分-微分方程。

  共振群方法的優點在於它能直接得到物理意義明確而且十分有用的相對運動波函數,因而被廣泛用來研究輕核的結構、核的散射及反應問題,並且取得瞭較好的結果。下圖給出瞭3He+α散射的微分截面,可以看到理論計算同實驗結果符合是令人滿意的。但是由於反對稱化的要求,使積分核的計算相當繁復,以致於對較重的原子核系統的計算帶來幾乎難以克服的困難。

  生成坐標方法 (GCM) 生成坐標方法是由D.L.希爾、惠勒和J.A.格裡芬提出和發展來描寫核的集體運動的。在這個方法中,引進瞭輔助參量,即生成坐標(例如集團所在勢阱阱心間的位矢s)。在這裡體系波函數表示成內稟態波函數的線性組合,組合系數f(s)稱為權函數。然後對能量期望值變分則可得到權函數所滿足的希爾-惠勒方程。生成坐標方法的優點是其內稟態波函數可以表示成行列式形式,所以反對稱化的工作變得簡單易行。因而這一方法被廣泛用來研究核的結構及散射等問題,並且得到較好的結果。其缺點是不能直接得到集團間的相對運動波函數。

  通過對生成坐標中權函數的一個積分變換可以得到GCM和RGM的關系式

其中Г(Rs)稱為折疊函數。這個關系式不僅給出瞭權函數明顯的物理意義,更重要的是,能由生成坐標的積分核很容易地導出集團間的相對運動波函數,從而克服瞭共振群方法中反對稱化的困難,這樣,就可以應用共振群方法研究較重的核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