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定數學法則,經過地圖概括,用特定符號將地面上的自然和人文現象縮小表示在平面上的圖形。根據數學法則構成的地圖投影,解決由球面展成平面的矛盾。地圖概括解決內容繁簡與圖面清晰易讀的矛盾,使主次分明。採用地圖符號,借點、線、面及色彩以最小的空間表示盡可能豐富的內容,可以高度縮小圖形的面積,並能誇大表示按比例尺不能表示而又重要的現象。地圖具有直觀性、一覽性和可量測性的特點,通過地圖量測,可獲得定位、定量的資料。

  類型 地圖由數學基礎、地理要素和輔助要素3個部分組成。按內容可分為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普通地圖反映制圖區域的基本地理特征,又分為地形圖和地理圖。專題地圖突出表示制圖對象的一類或一種主題內容,其種類很多,大致上可分為自然地圖和人文地圖兩類。按比例尺大小可分為大比例尺地圖、中比例尺地圖、小比例尺地圖。按制圖區域可區分為世界地圖、全洲地圖、全國地圖、分省地圖等。

  功用 ①既可表示對象的位置和分佈范圍;又能表示對象的質量和數量特征。②既能表示有形的具體的對象,如河流、居民地、道路;又可表示無形的抽象的對象,如氣溫、氣壓、人口密度等。③既能表示對象的外貌,包括平面的輪廓(如湖泊岸線)和立體的輪廓(如地勢起伏);又可反映對象內部的發生成因與組成物質,如地貌成因類型、湖水的含鹽量等。④既能表示現實的對象,如江河湖海;又能表示歷史的現象,如黃河故道、海岸變遷;還可預示未來的發展,如規劃中的道路等。⑤既能表示對象的特征;又可反映對象之間的相互聯系。⑥在圖上可以區分對象的主次,識別主要對象的最基本和最典型的特征。⑦在實踐中,它是軍事指揮員的眼睛,經濟規劃建設的藍圖,進行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的教具,地學研究的成果表達形式與分析研究手段。近年來,地圖已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如交通路線圖、旅遊地圖等都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參考書目

 廖克等編著:《地圖概論》,科學出版社,北京,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