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地勢和水系的特徵與分佈規律的自然地圖。

  地勢圖上強調表現地面的高低起伏、傾斜程度及它們的區域對比關係;強調表現與地勢密切相關的海岸、河流和湖泊等的分佈及圖形特徵。它要求清楚地顯示製圖區域山脈、河流分佈的脈絡體系、結構形式,以及各種地貌類型的形態特點和表面所覆蓋的土質和植被。此外,還要適當表示一些重要的居民點、交通線和境界線等社會經濟要素。目前地勢圖的表現形式主要是“等高線法”、“分層設色法”、“暈渲法”及其組合方法,,有較強的立體效果(見地形表示法)。比例尺通常小於1:100萬,主要為較大區域范圍內的經濟和國防建設規劃、為科學研究和教學提供地勢和水系資料,為專題地圖提供基礎底圖,有廣泛的實用價值。

  地勢圖以大、中比例尺地形圖為基礎,經地圖概括編繪而成。其質量取決於合理選擇高度表;正確進行水系和等高線圖形概括;正確設計和配置必要的地貌符號;以及合理的分層設色和地貌暈渲。地勢圖上的等高線一般要密於同比例尺的普通地圖,反映不同地區的地形特征常采用不同的輔助等高線。為瞭提高地圖易讀性,常在等高線基礎上增加分層設色,使高程分佈規律、山脈系統和大地貌單元一目瞭然。有時,在分層設色基礎上再加暈渲,以增強地貌立體感。必要時還編制地圖概括指標圖,作為編繪地勢圖的宏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