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多個相關的或獨立的參量進行測量、記錄(存儲)、顯示及預處理或處理以得到某些物理量及它們之間的關係的方法。

  在核子物理實驗中,特別是重離子核反應(見重離子核子物理)和當入射粒子能量較高時,一個事件往往涉及多個參量(幾個乃至幾百個)。例如,在三體反應實驗中要完全地描述其核反應過程,至少需同時對其中的兩個出射粒子的能量E及方向(位置)進行關聯測量;由於出射粒子可以是中子、質子、氘核、氚核、、3He粒子、α粒子或重離子等,為鑒別其種類還需測定出射粒子飛行時間 t或穿過位於厚探測器前的薄探測器中的能量損失ΔE 等等參量 (見核物理實驗中的粒子鑒別技術)。因此在這類實驗中一個事件除產物的出射方向外至少還有四個以上相互關聯的參量。此外,為提高實驗的效率及精度,往往還要安排更多的探測系統,各探測系統所測量的事件可以是相關的,也可以是獨立的。例如,在三體反應實驗中可安排四個探測系統,其中每兩個為一組,同組的系統所測量的事件是相關的,不同組的系統所測量的事件是獨立的,因此至少要涉及八個以上的參量。在核物理實驗中多參量數據獲取和分析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四種:

  ① 二維多道分析器獲取法。是在多參量數據獲取中最簡單的方法。如事件僅有兩個參量,則數據可用二維多道分析器獲取。實驗完畢後將二維數據輸入到計算機內進行離線處理,得到有關物理量的信息。

  ② 電子學模擬線路處理獲取法。對於具有兩個以上參量的事件,可先利用電子學模擬線路(如ΔE-EEt2等粒子鑒別函數線路) 將多參量預處理為特定的兩個或幾個參量(如在粒子關聯實驗中兩個特定粒子的能量),再用二維多道分析器或計算機進行獲取。實驗完畢後用計算機離線處理。

  ③ 計算機在線列表獲取法。又叫逐事件記錄法。將多個相關或獨立的參量按一定次序編成數碼序列存入計算機的緩沖存儲區內,當該緩沖區記滿後,程序自動開啟直接存取通道,將事件逐個地以同樣的時間順序批量地轉記到磁帶或磁盤上;為瞭在此時間內不遺漏事件,往往開設幾個緩沖存儲區,相繼工作,直至測量結束。實驗完畢後再將記錄在磁帶或磁盤上的信息輸入到計算機中(通常稱“假獲取”)進行離線處理。在參量數目較多時常采用此法,其優點是記錄速度快,並可保存實驗的原始信息及精度,但離線處理工作量較大。

  ④ 計算機在線預處理獲取法。先將多參量的原始信息輸入計算機,再利用預處理程序對事件的一些參量進行實時處理,得到一些較直接的物理參量,也可用緩沖區交替獲取的方式將數據轉入較大的計算機進行批量處理。預處理雖然要占一定的計算機時間,但在實驗進程中能實時觀察到較直接的實驗結果,監督實驗的進行情況,實驗後的數據處理工作量也較小。

  實際上,以上四種方法還可以根據實驗要求和計算機的條件結合起來使用(見核物理實驗數據獲取和處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