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親密的社會群體。亦稱首屬群體、直接群體或基本群體。從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來看,初級群體是最早出現的一種群體類型,如遠古時期的原始人群、氏族公社時期的氏族傢庭、部落等。就一個人的發育成長過程來看,傢庭、鄰裡、兒童遊戲群夥均為幼兒最早加入並在其中活動最多的群體形式,故稱為首屬群體或直接群體。

  初級群體的概念最早由美國社會學傢C.H.庫利提出。他解釋瞭這一概念的基本含義:初級群體是指具有親密的、面對面交往與合作特徵的群體體。這些群體之所以是初級的,具有幾個方面的意義,但主要是指在形成個體的社會性和思想觀念等方面所起的初始作用。庫利這裡所說的初級群體概念主要是指傢庭、鄰裡和兒童遊戲群夥,並強調這些群體在人的早期社會化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把它看作是“人性的養育所”。後來的社會學傢將這一概念擴大到人際關系親密的一切群體。

  初級群體的特征 主要是:①面對面的互動。這是初級群體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如果離開直接的交往與合作,就不可能形成個人之間的親密關系,也就無初級群體可言。②有限定的群體規模。初級群體通常是小型群體。人員相對少是彼此能夠有足夠機會接觸和交往的重要保證。③不能完全替代的人與人之間的特殊關系。這是初級群體與次級群體即社會組織的明顯區別之一。個人在初級群體裡扮演多種角色,參加各種活動,表現其全部個性。這樣人與人之間便形成一種不可替代的特殊關系,如有意外的缺員或置換便會引起群體的震蕩和不安。④靠習俗倫理維持的群體控制。初級群體不存在正式的社會控制手段,而依賴於風俗、習慣、倫理、道德等非強制性的因素。初級群體如果企圖訴諸於法律的強制手段,便標志該初級群體的衰落或發生由初級關系向次級關系的轉變。

  初級群體的類型 按照群體成員聯系的紐帶,初級群體劃分為血緣型、地緣型、友誼型和業緣型等:①血緣型初級群體是指建立在婚姻、親子關系基礎上的群體,如傢庭。②地緣型初級群體是指建立在緊密相連的地域空間基礎上的群體,如鄰裡。③友誼型初級群體是指建立在友好、信任基礎上的群體,如兒童的遊戲群夥、成年人的朋友群體。④業緣型的初級群體是指建立在工作聯系基礎上的志同道合者,如工作小組。

  初級群體的社會功能 不同類型的初級群體發揮著不同的社會功能,歸納起來有:①物質生產和人口生產的功能。傢庭的特殊社會功能之一是擔負人口的生產。此外,在很長的歷史時期裡,傢庭一直是生產單位。一部分業緣型的工作小組如班組車間也擔負著物質生產的作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農村鄰裡曾發揮過生產職能。②社會化的功能。所有類型的初級群體對於人的社會化都有程度不同的影響。如傢庭、鄰裡、兒童遊戲群夥對於幼兒的早期社會化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朋友群體和工作小組對於成年人的繼續社會化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③提供個人生活和閑暇活動的場所。普通的成年人除瞭在相應的組織或生產單位工作之外,其餘的時間大多是在傢庭、親朋等初級群體裡度過的,社會性的文化娛樂設施愈是不發達,個人在上述初級群體裡活動的時間也就愈多。④社會穩定和社會整合的作用。不同類型的初級群體具有滿足個人和社會不同需要的各種功能。就個人來說,他的某些需要是社會組織所無法提供的,如個人之間思想情感的交流,心理方面的溝通,生活上的特殊照顧或幫助等。而這些需要往往是一個人在特殊情況下所不可缺少的,滿足這些需要,具有穩定社會秩序、增進社會整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