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區域內,以城市社區為中心,以小城鎮社區為紐帶,以農村社區為基礎組合而成的縱橫交錯的社區體系。它是社會化大生產和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合理的、完善的城-鎮-鄉網路的形成,可以產生巨大的規模效益和協同效益,是促進一定區域內城鎮鄉共同發展的有效形式。

  城-鎮-鄉網路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現代城-鎮-鄉網路具有如下特點:①在空間上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與界線分明的行政區劃不同,城-鎮-鄉網路的邊界是十分模糊的,也也是不斷變動的。由於各中心城市的經濟實力和結構不同,一定區域的地理位置和環境不同,城-鎮-鄉網絡的規模和形態也各不相同。有的規模大至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平方公裡,有的小至幾百甚至幾十平方公裡;有的呈圓形輻射,有的呈扇形鋪開,還有的呈帶狀發展等等。②在內容上具有較大的綜合性。一般以經濟網絡為基礎,以交通運輸和信息傳遞網絡為聯系的主要途徑;在科學、技術、教育、體育、衛生、人際交往、社會心理、風俗習慣等方面也存在著縱橫交錯的聯系。③在結構上具有明顯的層次性。每個城-鎮-鄉網絡都有一、兩個大的或較大的城市為全區域的中心,若幹個中等的或較小的城市為次級中心,一批建制鎮和眾多的非建制鎮為基層網點,並以大片農村社區為“鄉腳”,從而形成一種多層次的梯級結構。④在功能上具有密切的互補性。在城-鎮-鄉網絡中,城市社區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農村社區是區域經濟的重要基礎,小城鎮社區則是城市社區和農村社區的紐帶和橋梁。它們之間既有各自獨特的、不可代替的一面,又有互相依賴、互為補充的一面。⑤在宏觀上具有不同程度的交叉性和重疊性。城-鎮-鄉網絡的邊界往往是互相交叉、互相重疊的。許多農村社區和小城鎮社區,甚至一部分中小城市社區,往往既可劃歸這一個社區網絡體系,又可以劃歸另一個社區網絡體系。⑥在與周圍環境的關系上具有多方位的開放性。任何一個城-鎮-鄉網絡,都不是自我封閉和凝固不變的。它需要與周圍環境不斷地進行多方位、多層次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隻有如此,城-鎮-鄉網絡才能在動態中求得自身的平衡、穩定和發展。

  在中國,各地區的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很不平衡,不同地區的城-鎮-鄉網絡形成和發展的狀況也極不相同。例如按1986年總人口計算,沿海地區所擁有的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建制鎮數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中部地區的大中小城市也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邊遠地區則是大城市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按總面積計算,邊遠地區與沿海地區相比,前者擁有的城市數僅是後者的1/10,建制鎮數僅是後者的1/26;中部地區與沿海地區相比,前者的城市數和建制鎮數僅有後者的一半。對於不同地區來說,要建立、發展和完善城-鎮-鄉網絡,都應從各自不同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不同的建設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