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動機的一種。指個體從事、完成他自認為很重要、很有價值的工作,並想達到完善地步的一種內在推動力量。有關成就動機的研究,在20世紀70年代較盛行,尤其是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D.C.麥克萊蘭的研究最有影響。他在20多年的時間裏,通過主題統覺測驗以及對兒童的訪問與觀察,獲得瞭一系列發現:①在學校裏,智力相近的兒童,成就需要測驗的得分與成績有正相關的關係,如算術成績;在商業界,受過同樣的訓練、提升機會相同的人,成就需要高的比成就需要低的提升得更快;成就需要測驗驗能預測大學成績和其他有關作業。②成就動機是習得的,它常常因時間、空間、社會背景和文化形態不同而有差異;成就動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所接觸的文化,以及教師、父母對成就的重視程度所決定的,如教師給學生下的評語,在激勵學生的成就動機方面很有效果,能促進學生的學習;父母本身的成就動機既可以為其子女的成就動機提供榜樣,又可以為子女提供促進成就動機的傢庭氣氛,這種氣氛能強烈地誘導兒童的成就動機高度發展。研究人員通過追溯歷史,發現成就需要與文化、社會、政治的發展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