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達爾文

  英國生物學傢,進化論的奠基人。1809年2月12日生於施魯斯伯裏,1882年4月19日卒於唐恩。他於1825年入愛丁堡大學學醫,1828年轉入劍橋大學學神學。1831~1836年以博物學者身份隨“貝格爾”號巡洋艦艦作環球旅行。1839年被選為倫敦皇傢學會會員,1853年獲皇傢學會獎章,1864年獲柯普雷獎章,1879年獲皇傢醫學院貝勒獎章。他還被選為許多外國學會的名譽會員和外國科學院的通訊院士。

  達爾文在環球航行期間對南美洲等地的地質情況和動植物區系進行瞭考察,獲得瞭大量的科學資料。回國後,他又總結瞭前人的進化思想和人工育種的實踐經驗,創立瞭以自然選擇為核心的生物進化論。他的進化論奠定瞭關於生物界的歷史發展觀點,宣告瞭神創論、目的論和物種不變論在生物學中的破產,為生物學的各個部門提供瞭統一的指導思想,從而第一次把生物學置於科學的基礎上,同時也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提供瞭牢固的自然科學基礎。恩格斯把它和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定律並稱為19世紀中葉自然科學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發現。

  在高度評價達爾文歷史功績的同時,恩格斯也指出:“進化論本身還很年輕,所以,毫無疑問,進一步的探索將會大大修正現在的、包括嚴格達爾文主義的關於物種進化過程的觀念”(《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81頁)。百餘年來,生物學發展的史實完全證明瞭恩格斯的這一論斷。20世紀30年代由自然選擇理論和基因理論的綜合而產生的現代達爾文主義(見綜合進化論、中性學說),豐富和發展瞭達爾文的進化論。50年代後,分子生物學的飛速進展,進一步從分子水平上揭示瞭物種進化的機制。

  達爾文的主要著作有:《物種起源》(1859)、《動物和植物在傢養下的變異》(1868)、《人類的由來和性選擇》(1871)、《人類和動物的表情》(187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