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哲學傢、絕對唯心主義者。1892年8月27日出生於俄亥俄州弗雷德裡克斯堡。1914年自密執安大學畢業後,赴英國牛津大學進修。1915年服兵役,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考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不久重返牛津大學。1920年在哈佛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21~1925年任密執安大學講師。1925~1928年任史沃爾莫斯學院副教授,1928~1945年在該院任教授。1945~1961年任耶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退休後,作為名譽教授居於紐黑文。主要著作有有:《思想的本性》(1939)、《理性與善》(1961)、《理性與分析》(1962)、《理性與信仰》(1974)。

  佈蘭夏德的哲學思想是在英國新黑格爾主義的影響下形成的。特點是試圖在現代西方的反理性思潮面前維護理性。佈蘭夏德把自己的哲學描述為西方大陸唯理論傳統的變奏曲,認為哲學傢們正在根據這個傳統,重建一個可以認識的世界。在認識論方面,他用關於可知世界的理性知識體系,反對邏輯實證主義和分析哲學否定理性在認識中作用的觀點;在倫理學方面,他用理性在道德判斷中起決定作用的觀點,反對主觀主義和感情主義;在形而上學方面,他用理性能掌握事物必然聯系的觀點,反對否認物理世界中因果性的非決定論;在宗教觀方面,他用隻承認理性而不承認任何權威的觀點,反對天主教神學和新教神學。不過,他的唯理論是十分軟弱的。它拋棄瞭唯理論傳統的進步方面,拋棄瞭G.W.F.黑格爾關於事物矛盾發展的辯證法原則,並且接受瞭格式塔心理學的影響,把感性活動(見感性認識)建立在所謂原始經驗流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