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道教學者。安徽懷寧人。清末秀才。畢業於安徽高等法政學堂。無意仕進,轉而學道;遍曆道教名山,尋師訪友,深究仙道之學。早年參訪北京白雲觀。攻讀《正統道藏》。30年代在上海任仙學院教授,主編《揚善半月刊》、《仙學月刊》。1956年,與各地道教界人士發起籌備全國道教組織。1957年後,歷任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會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在團結全國道教徒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協助政府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開展道教學術研究等方面作出瞭貢獻。。

  陳攖寧從事道教研究60多年,治學精勤。他認為道教的學術研究隨著時代的變化,將會逐漸發展,並長遠流傳。他不同意前人所謂“道傢之術,雜而多端”之說,提出先秦諸子學說皆源於道傢。他分析整理道藏所收各書內容,將其分為道學、道通、道功等14大類。撰有《論四庫提要不識道傢學術之全體》、《道藏書目分類》等。1961年,指導中國道教協會研究室搜集、整理道教文獻資料,編寫瞭《中國道教史提綱》以及《道教起源》、《教理概論》等著述。早年對道教奉為“丹經王”的《參同契》作過深入探索,著有《黃庭經講義》、《孫不二女丹詩註》、《靈源大道歌白話註解》等。晚年研究靜功修持,主張由後天神氣合一,返還先天性命,再使先天之性命合一,歸本於清靜自然。他認為《莊子·在宥》篇中的“廣成子語黃帝至道”和《高上玉皇心印妙經》是道傢修持之上乘。此外,他還著有《靜功總說》、《老子第五十章研究》等。